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發展及其預後,與不合理飲食密切相關,所以預防和治療潰瘍病,首先要注意合理飲食。
潰瘍病患者飲食的基本原則是:要有利於減輕症狀,有利於潰瘍愈合,有利於營養供給。
在潰瘍病初期,應忌食肉場、雞湯和甜羹等,因為這些食物可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對潰瘍愈合不利。在潰瘍病活動期,要絕對避免食用堅硬、粗糙和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芹菜、竹筍、韭萊以及酸甜水果等,這些食物不僅增加了胃腸負擔;而且直接刺激潰瘍面,引起疼痛,甚至誘發潰瘍出血和穿孔等嚴重並發症。
潰瘍患者不宜吃得過飽,以免引起胃內食物淤積,促進胃酸分泌而加重病情。平時可適當吃點含糖較少的餅干或饅頭干,因為饅頭干香酥可口,易於消化,進入胃內可中和胃酸,從而減輕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有利於減輕疼痛和潰瘍面的修復。
要注意進食一些可以保護胃粘膜的食物,如牛奶和雞蛋等,但要注意少吃多餐。魚蝦中不僅含有豐富的易於消化的優質蛋白質,而且富含有利於潰瘍粘膜修復的微量元素鋅。常食土豆可有效防治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一般連吃6個星期以上的熱土豆,可使潰瘍面逐漸縮小、愈合。
另外,要少吃生、冷和性寒的食物,如梨、西瓜、黃瓜、兔肉、鳗魚和田螺等。也要少吃過熱的食物,以免引起胃內血管擴張、充血,而誘發潰瘍出血。辣椒、大蒜和酒類等均可刺激潰瘍病變而加重病情,故需少吃或不吃。紅薯、南瓜等產氣多的食物以及易產酸的糖類和甜味食品,如月餅等,也應盡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