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穴位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方面也具有相當的作用:中脘、胃腧、脾腧、足三裡。
這些穴位的作用主要在於增強胃的防守能力,雖然它們不可能像小蘇打一樣把胃酸給中和掉,也沒辦法像硫糖鋁那樣在潰瘍傷口上粘個創可貼,但是現代研究卻發現,刺激這些穴位,能夠擴張胃腸道黏膜下的血管,從而增強胃腸道的供血。
這就很有意義了,從胃潰瘍的發病機制中我們知道,很多病人就是因為胃腸道黏膜下血管收縮,沒有足夠的能量供應,才使得“鹼果凍”產量不足,防守力量下降的,刺激這些穴位,正好能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不過說老實話,要經常按摩這些穴位的話,中脘由於就在肚子上,按起來並不難,可脾腧、胃腧還有足三裡就有些麻煩了。想省事的話,可以剪塊膏藥,比如風濕膏藥(不含止痛藥的風濕膏藥),然後將一粒王不留行籽貼在穴位上,這樣的話,這粒王不留行籽就會長期地刺激著穴位,雖然刺激量很小,但是由於不分晝夜,這樣積土成山,還是會有效果的。
如果沒有王不留行籽,那也無所謂,可以找顆藿香正氣丸、保濟丸之類的小藥丸,這些藥丸唯一的缺點就是碰到汗水會溶掉。
除了以上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臨床中發現,患有消化性潰瘍病的人有不少會同時伴有抑郁症、焦慮症。這倒也不奇怪,長期緊張能造成胃病,也一樣會造成精神疾病。
所以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時,往往要同時對患者的精神緊張進行處理,這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否則的話,再怎麼使胃腸道黏膜下血管擴張,病人只要精神緊張一下,這些血管就又會收縮回去,使治療的效果事倍功半。
消除精神緊張的最好方式,首先還是自己想辦法把心情放松下來,畢竟心病還由心藥醫。另外也可以采用一些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把心情穩定下來。
自己也可以經常按摩一下合谷穴,這個穴位與腳上的太沖穴合稱為“四關穴”,從中醫來講,按摩合谷穴具有疏肝解郁、舒緩精神緊張的功效。
其實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並不算太難,很多人治不好,其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能夠堅持治療,一般來說,沒有一個月以上的療程,這病是很難好的。畢竟要那個潰瘍長好,沒那麼快,是需要時間的。
要預防消化性潰瘍,只能是以不變應萬變,加強防守能力,凡是有可能降低胃腸防守能力的,如精神緊張、煙、酒、咖啡、止痛藥都應該盡量避免。
我看過不少賣胃藥的廣告,它們危言聳聽地說如果胃病不快點治,就很有可能演化為癌症,以此來鼓動病人們快點掏錢買藥。
其實大可不必太擔心,消化性潰瘍的癌變率很低,如果是胃潰瘍,癌變的可能是1%—3%,倘若是十二指腸潰瘍,那就根本不必擔心癌變的可能。
一般僅在這種情況下才考慮癌變:經8周治療而完全無效,且大便檢查一直是血陽性。
潰瘍病如果不經處理,而任由其越來越大、越來越深,那最終有一天會突然引起大出血,或者導致穿孔。
大出血的危險性就不用說了,一旦穿孔,胃腸裡的東西全跑到肚子裡,那也是要出人命的。
大出血和穿孔,這才是消化性潰瘍最可怕的結局,隨時可以殺人於無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