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治療 >> 消化性潰瘍的膳食原則

消化性潰瘍的膳食原則

  二三十年前,禁食、少食、只吃單純的流質、半流質飲食等膳食治療方法曾被當成消化性潰瘍的主要治療措施。其內容非常嚴格、復雜和煩瑣,但實際上並未起到多少治療作用。現在仍有許多人沿襲少食、禁食等過時方案,來治療消化性潰瘍,這是錯誤的,絕不可用,否則其反而會使潰瘍愈合延遲。

  病例一:某28歲男性青年,因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住醫院治療,在應用藥物進行充分治療的情況下,輔以輸液、禁食。結果該男性青年每隔3~5天便大出血一次,一直不停。後來經會診建議病人恢復正常膳食,大出血很快就停了。潰瘍也很快愈合。

  病例二:某43歲中年女性,多年的消化性潰瘍復發,上腹部疼痛不止。經過藥物治療,禁食,疼痛稍有減輕了。醫生建議其正常飲食,但該婦女因怕疼痛復發,只吃稀飯、藕粉等半流質飲食。疼痛反而未再進一步減輕,並出現頭昏乏力,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正常飲食幾天後,腹部疼痛便消失了,身體有力,活動也正常。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近年來,隨著制酸劑的開發運用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取得長足進展,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病人的痛苦也大大減輕了。但消化性潰瘍依然是困擾人類健康的常見多發疾病。

  目前醫學上通過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和成熟,幾乎能使所有的潰瘍愈合,症狀迅速消失。但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須同時采用合理的膳食治療。膳食治療對消化性潰瘍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第一個方面,是補充患者的營養。任何疾病都必須有足夠營養來促進機體愈合、恢復,營養不足就會使愈合困難。消化性潰瘍當然也不例外。

  第二個方面,食物對於潰瘍和胃腸粘膜也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胃內會產生胃酸(主要是鹽酸,負責殺滅進入胃內有害的微生物)和胃蛋白酶(功能是消化蛋白)。當在身體患病虛弱時,會出現胃酸增高。高胃酸和胃蛋白酶聯合起來,就會損傷胃腸粘膜,從而造成潰瘍。而采取合理的膳食治療,按時進餐,使胃中不空,食物覆蓋在胃和十二指腸的粘膜面上,免遭其受損傷,而便於潰瘍愈合。

  臨床實踐中,經常有患者因忽視膳食治療,導致消化性潰瘍久治不愈的實例。前文兩個病例就充分說明了膳食治療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重要意義。

  消化性潰瘍合理的膳食治療,主要有下列內容:

  1.營養平衡,各種營養物質配合適宜。

  2.按時進餐,保持胃內有食基本不空。

  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與食物的性質有關:脂肪時間最長,約4小時;蛋白次之,約3小時;碳水化物約1小時,水約1分鐘。通常成分齊全的混合性食物在胃內存留的時間約為3~4個小時。所以,為要保持胃內基本不空,消化性潰瘍患者最好每隔3~4小時就要進餐一次。當然,其中還要考慮食物成分及進食量多少的問題。如果前一次進餐的是脂肪、蛋白高多些的食物,或者一餐進餐量很大,則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就比較長,進餐的時間間隔也就應該長些;前一次進餐的碳水化物食物多些,或者進餐量小些,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也較短,兩次進餐的時間間隔也就應相應縮短。通常進餐都在白天,如果夜間睡晚或工作超過4小時,應考慮加餐一次。

  3.應避免禁食、少食、不規則進食,或只吃單純的流質、半流質飲食。

  如今,膳食治療被簡化成“按時用餐”即可。

  4.夜間黎明時(晨1~2點鐘左右)出現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潰瘍的特征,它與胃酸和胃內沒有食物有密切關系,立即小量進食(例如半兩饅頭、一片面包、或一杯牛奶等)能使疼痛立刻消失。

  5.消化性潰瘍出血(表現嘔血、黑糞)時,除非正在嘔血,否則不要禁食,應該按常規進食。因為常規進食可使出血停止、潰瘍愈合加速,非常規進食則對出血、潰瘍不利。

  以上膳食治療方法,在消化性潰瘍症狀消失超過一月後,患者可根據情況逐漸適當放寬。對於長期反復發作的患者,“按時進食營養平衡飲食”的時間應該長些。久治不愈的頑固患者,則有可能需要長期施行。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