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做消化性潰瘍。它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於胃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實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潰瘍病。由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症狀有許多相似之處,醫生有時難以區分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潰瘍病屬於祖國醫學的“胃脘痛“、“肝胃氣痛“、“心痛“、“吞酸“等范疇。民間多稱為“心口痛“、“胃氣痛“、“胃痛“、“饑飽痨“等。
通常人們總是把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稱之為“胃病”或潰瘍病。主要是它們臨床表現極其相似。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臨床表現還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季節性:胃潰瘍無季節性發病傾向,而十二指腸潰瘍有季節性發病傾向,好發於秋末冬初。
(2)疼痛部位: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位於上腹正中或略偏右。
(3)疼痛規律:胃潰瘍疼痛多於餐後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在下次進餐前疼痛已消失,即所謂“餐後癰”。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於餐後3~4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後疼痛可減輕或緩解,故叫“空腹痛”,有的也可在夜間出現疼痛,又叫“夜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