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病發率是目前來看相當高的了,帶來了很多的危害和痛苦給患者,此病的出現有較多的症狀會發生,朋友們需要將該病的症狀表現重視起來才可以,下面就給朋友們來介紹一下胃潰瘍疾病的症狀表現會有哪些呢,認識一下吧。
胃潰瘍的症狀表現
進行性消瘦及貧血,長期慢性潰瘍病患者可能身體虛弱,但不一定消瘦。除非潰瘍長期或大量出血,病人一般不會有明顯的貧血征象。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的胃潰瘍病人如果短期內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吐宿食或暗紅色食物,而且有全身疲乏和進行性消瘦,也可能是潰瘍病惡變的信號之一。
比較固定的包塊,一般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不形成包塊。如果發生惡變,潰瘍就會變大、變硬,在較晚期可以於左上腹摸到包塊。包塊質硬,表面多呈結節狀,不光滑,並且逐漸增大,壓之疼痛。疼痛可放射到背部、左腰部、臍部、胸部、心前區、甚至胸骨後。出現這種包塊時,很可能胃潰瘍已經發生癌變。
疼痛性質和規律改變疼痛是潰瘍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疼痛多為上腹部局限性的隱痛、燒灼樣痛或鈍痛。典型的潰瘍病疼痛有一定規律性,常與飲食關系密切,比如,十二指腸潰瘍多為飯前痛(即空腹痛);典型的胃潰瘍為飯後痛,常在飯後1~2小時發生,持續一二個小時,以後逐漸減輕。不過也有的潰瘍病人疼痛規律性不太明顯,疼痛性質也因人而異。另外,潰瘍病的疼痛,常因氣候轉冷、吃生冷及堅硬食物、疲勞、熬夜、情緒波動而加劇。如果疼痛失去原有的規律性,無定時,或成為持續性隱痛,或者疼痛的性質與原來比較發生明顯改變,都應警惕惡變,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胃潰瘍的飲食誤區
少食多餐。遇到胃潰瘍病人不少人會囑咐病人要“少食多餐”。有的主張臨睡前還吃一些點心,意思是以食物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胃粘膜的刺激,達到減輕胃痛或減少胃痛的目的。但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食物進入胃內,本身對胃粘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可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目前主張潰瘍病人的飲食宜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這才有利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
常喝稀飯。過去主張胃潰瘍病人宜進食半流質飲食。認為其煮得爛熟容易消化,可以減輕胃的負擔,利於潰瘍的愈合。實際情況並不盡然,稀飯在口腔內停留時間短,未經咀嚼,不能與唾液等充分攪拌,得不到澱粉酶的初步消化作用,就囫囵吞下,無疑是在食物消化的第一道工序上“偷工減料”。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稀釋了胃液,這都將影響食物消化;加之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且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而且營養相對不足;喝稀飯常常溫度較高,進入口腔時間短便進入胃內,這種高溫飲食對胃粘膜有一定刺激,不利於潰瘍的愈合。
少吃纖維素食物。以往認為患胃潰瘍病的人不宜吃纖維素較多的食物,而宜吃精糧細菜,以減輕胃腸消化食物的負擔。而國外一些專家研究結果認為,潰瘍病人長期吃精糧細菜,會因在胃內滯留時間長,產酸產氣多而出現腹脹等不適。因此,主張在潰瘍病沒有合並出血或正處在疼痛階段的病人,可以適當進食含纖維素的粗糧與蔬菜,這樣可以增強胃腸粘膜對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加快胃的排空,有利潰瘍的愈合。
在了解到了以上的相關知識之後,大家應當了解到了患上胃潰瘍之後的症狀表現是什麼了,胃潰瘍不是一般的疾病,它會給我們的胃部健康帶來相當嚴重的危害,朋友們需要將胃潰瘍疾病了解清楚,要把該病的症狀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