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癌 >> 胃癌保健 >> 胃癌患者的預後如何應對?

胃癌患者的預後如何應對?

  胃癌患者的預後如何應對?胃癌病人在接受一些根治性治療後,還要定期接受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癌症的復發或轉移。目前癌症的治愈水平還不十分盡人意,全部癌症患者中大約有50%可以得到治愈,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但也有一半左右的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出現復發轉移。

  癌症患者在經過根治治愈之後,應當定期復查,及早發現癌症的復發或轉移。目前癌症的治愈水平還不十分盡人意,全部癌症患者中大約有50%可以得到治愈,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但也有一半左右的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出現復發轉移。

  如果癌症在局部復發,病灶是孤立的,可以給予放射根治,或手術根治加術後放療。這樣的治療也適用於遠位轉移中單個孤立的轉移病灶。因為遠處轉移是血行轉移而來,因此應當再給予全身治療,消滅隱匿在血管裡的癌細胞;如果癌症的復發遠位轉移的,而且是多發的轉移,局療放療和全身化療只能起到姑息治療的作用。

  癌症的全身轉移並無一定的規律,全身轉移的病例應當用化療藥。全身轉移中的骨轉移,可以用放療減輕疼痛,控制病灶;腦轉移可以用放療控制病灶,緩解症狀。另外,還可以采用中醫藥治療,中醫藥在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有些廣譜高效的純中藥制劑,是手術、放化療患者的好幫手,他們具有以下優勢:

  ①改善生存質量。

  ②提高免疫功能;③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④增效增敏的作用;⑤預防復發抗轉移;⑥殺傷癌細胞。

  胃癌術後腹腔淋巴結復發與患者術前有無胃周或腹腔內淋巴結轉移,以及胃癌手術時對淋巴結清掃的是否徹底有關。

  (1)腹腔淋巴結復發率:1966年全日本統計,淋巴結復發率10%。一般報道1.9%~11.7%。

  (2)腹腔淋巴結轉移的原因及途徑:惡性腫瘤細胞比正常組織容易離散。是由於瘤組織含鈣低,癌組織釋放透明質酸酶,腫瘤組織間液含有高的溶酶體及組織蛋白酶促使瘤細胞自腫瘤實體 離散,以阿米巴樣運動穿透基底膜和結締組織間隙。      毛細淋巴管通透性高,一般無完整基底膜,在內皮細胞間有暫時的裂隙 ,使瘤細胞易於以阿米巴樣運動穿進入淋巴管內。

  一般認為淋巴結有機械性過濾作用和生物性屏障作用,即瘤細胞可被淋巴結免疫反應殺滅。故不是說所有的淋巴結均發生轉移。

  瘤細胞在淋巴管內以單個瘤細胞或瘤細胞30~60分鐘即可到達淋巴結中間窦及髓窦增殖。有時瘤細胞可繞過淋巴結在下站淋巴結轉移,稱跳躍式轉移。

  有關這方面的解釋有paget提出的“種子和土壤”學說及ewing提出的“動力學”假說。前已述及淋巴道內的轉移瘤細胞除主要來源於原發病灶直接侵入淋巴管至淋巴結外,血循環中瘤細胞可通過組織間隙侵及淋巴管到淋巴結。

  進入靜脈循環的瘤細胞能在肺內形成第一轉移灶,可以進一步形成第二及第三轉移灶。

  (3)臨床表現:由於復發淋巴結的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同,如在腹膜後腹腔動脈及腹主動脈周圍的淋巴結復發,常表現為腰背痛,不能仰臥平睡,呈軀體前屈坐位。

  若胰頭及膽管下端淋巴結復發腫大,可表現進行性阻塞性黃疸症候群,橫結腸及小腸系膜淋巴結復發,表現不同程度梗阻,有時腹部扪到包塊。

  (4)胃癌病人淋巴結轉移度的研究:眾所周知,分析胃癌淋巴轉移及復發淋巴轉移數量,對胃癌預後判斷及指導其進一步治療具有更大的重要性。故國外報道:在338例胃癌手術病例中共檢出附屬淋巴結10134個,每例病人平均約30個。

  根據每例胃癌病人轉移淋巴結的個數與檢出的淋巴結總數之比例,稱之謂淋巴結轉移度。將上述病人按轉移度分為0%、-25%、-50%、>50%四組。

  胃癌間質淋巴細胞的浸潤隨著轉移度的上升而減少。腫瘤的深度與胃漿面的侵犯程度與與轉移度的上升呈正比關系。所以,淋巴結轉移度是一個良好的斷判預後因素,結合其它因素,能較好地表現胃癌生物學特性。

  隨訪轉移度0%組5年生存率為73%;-25%組為43%;-50%組為22.6%;>50%組為7.4%,表明5年生存率隨著淋巴結轉移度上升而下降,此外隨著轉移度的上升,窦組織細胞的增生減少。

  (5)診斷:除臨床體查外,應用b超或ct檢查,一般不難確診。

  (6)治療:胃癌術後腹腔淋巴結復發,多見於首次手術時淋巴結清掃不徹底遺留淋巴轉移灶發展腫大,或者由於第一或第二轉移灶的淋巴結轉移。故再次手術清掃淋巴結的難度較大。

    胃癌患者的預後如何應對?一般除了為解除腸道或膽道梗阻手術外,多采取放療或化療等治療。如為了解除梗阻手術時亦可同時用金屬夾鉗夾標記出淋巴結復發的范圍,以便於實施准確的放療。亦可置入所屬血管藥泵進行術後動脈化療,效果比一般靜脈化療要好,且毒付作用較輕。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