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癌 >> 胃癌常識 >> 誘發胃癌的重大“嫌疑犯”――幽門螺桿菌

誘發胃癌的重大“嫌疑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泛濫成災。並非危言聳聽:全世界約有一半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已經證實,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消化性潰瘍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罪魁禍首。而胃潰瘍和萎縮性胃炎又可能發展成胃癌。因此,人們不禁會問: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又有什麼關系呢?對此醫學專家正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美國醫學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後提出,大多數胃癌的發生可能歷經以下過程: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胃癌。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也表明,在胃癌發病率較高的地區,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也比較高。

二、國外醫學專家曾進行一項追蹤研究,利用早年收集的健康人群血清庫的資料,對提供血清者進行了長期隨訪,將他們中間在提供血清後6-14年患了胃癌的患者與同時提供血清、年齡、性別相當而未得胃癌的健康人作了比較。發現胃癌者的血清中抗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率(陽性表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顯著高於未發生胃癌者。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使胃癌發生的危險性增加3-6倍。

三、近年來,日本學者經研究已證實,單純幽門螺桿菌感染蒙古沙鼠可誘發胃癌。

四、近期上海的一項前瞻性流行病學調查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各種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腫研究機構,已將幽門螺桿菌列為誘發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原。

也許讀者會問,既然幽門螺桿菌會增加胃癌發生的危險性,為什麼那麼多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卻只有極少數人最終患了胃癌呢?

目前專家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不同患者體內的幽門螺桿菌毒力存在強弱差異。此外,還與遺傳因素(如一個家族成員中。可先後有多個成員發生胃癌)、環境因素(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等有關。因此,為了預防胃癌。我們必須采取一些綜合措施。但就根除幽門螺桿菌來說,由於目前幽門螺桿菌感染面大,若要大范圍地開展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普查和根治顯然是行不通的。但還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適宜在某些胃癌的高發地區、開展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適宜對象包括:①有胃潰瘍史;②有胃黏膜糜爛、萎縮、腸化生等病變;③有胃癌家族史;④早期胃癌病人切除了胃癌病灶後。

2.避免不良困素。如高鹽飲食、吸煙、酗酒等損傷胃黏膜,促進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繁殖,故應予避免。油炸、煙熏、腌制的食物中含有較高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容易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N一亞硝基化合物,應盡量少食。新鮮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抗氧化物。可阻斷N一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應多攝入。

3.積極治療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等病情較重的病人,應經常與消化科醫生取得聯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積極治療,定期隨訪。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活動性胃炎在少數人中,會進一步發展為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使胃內酸度減少,有利於硝酸鹽還原菌繁殖,在胃內形成大量有致癌作用的N-亞硝基化合物。因此,對於這類患者在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同時,還應該補充一些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以進一步增強預防效果。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