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胃癌早期基本沒有自覺症狀亦或有與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現相似的症候群,如上腹部不適、腹脹、呃逆、食欲不振等。若有相關病變者或經常出現這些症狀時,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聽取醫生的建議。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有些地區,胃癌甚至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首位。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患者40萬人,死亡人數30萬人,且青年人患胃癌的比例在增加,15%的患者為4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何會出現這種傾向呢?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吳詠冬介紹說,綜合分析胃癌年輕化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和醫學診斷水平的提高,就診率在提高,從而使胃癌的檢出率相應增高;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絕對數增加了,所以患者的人數也較前相對增加。吳主任強調,胃癌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但是否呈現出明顯年輕化,還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依據流行病學調查進行統計分析,方可作出結論。北京消化疾病中心、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消化內鏡中心2006年做胃鏡檢查8185例,其中胃癌檢出124例,4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9例。
吳主任介紹說,胃癌的病因還不十分明確,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較前有很大改善,但胃癌的發病率還未見明顯降低,這與各種因素相關:一是與遺傳因素有關,臨床顯示,胃癌有家庭聚集性和種族差異;二是與個人的精神、心理狀態有一定關系,如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抑郁和疲勞狀態的人更易誘發胃癌;三是與環境因素有關,如食物中含亞硝酸鹽類、真菌、細菌等微生物污染因素。目前已明確,油煎食物中含有多環碳氫化合物,熏制的魚、肉含有較多的3,4-苯並芘,發霉的食物含有真菌毒素,腌制的蔬菜中含有亞硝酸鹽,該物質在體內可形成亞硝胺類化合物,上述物質均被認為有致癌作用,若長期過量食用,會增加患胃癌的危險性;四是與有些病變具有惡變傾向有關,如胃潰瘍、胃腺瘤性息肉、胃良性病變行胃部分切除手術後的殘胃、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胃黏膜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結腸型腸上皮化生者。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率較高,日益受到公眾關注。但其致癌機理、致癌危險性確切度有多大也還未完全明了,目前也並未要求為了預防胃癌發生而一律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專家提醒,胃癌早期基本沒有自覺症狀亦或有與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現相似的症候群,如上腹部不適、腹脹、呃逆、食欲不振等。若有相關病變者或經常出現這些症狀時,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聽取醫生的建議。
專家忠告:為降低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主動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盡量避免過度勞累,經常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努力調整心態,緩解心理壓力,有效增強自身免疫力;平時注意節制飲食,有煙酒嗜好者應注意限量;腌菜、干鹹魚、熏制魚、鹹肉等不宜多食,應經常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及蛋白類食物;隔夜菜需覆蓋保鮮膜或存入食品盒內保存,防止冰箱內的細菌污染食品,此外,剩菜最好不要反復熏蒸;養成定時進餐習慣,且睡前不宜飽餐,若有慢性胃潰瘍病者,應少食多餐,改變饑一頓、飽一頓的不良習慣;吃飯不宜太快,以免增加胃的負擔,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細嚼慢咽,避免過於粗糙的食物直接磨損胃黏膜;秋冬季節注意防寒保暖,因為,胃腸道最容易受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當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會大量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導致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