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癌 >> 胃癌常識 >> 胃癌術後化療方案都有什麼?

胃癌術後化療方案都有什麼?



胃癌術後化療方案都有什麼?胃癌患者朋友們,在進行手術以後就要來看看手術以後的化療。這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化療會讓人感覺身體不適,但這是治愈疾病的關鍵,也是延長生命活動的途徑。所以很多人都選擇進一步的化療方法。接下來一起看看吧。

①術前化療:術前化療的目的在於使病灶局限,為手術創造條件,以提高手術切除率,並減少術中播散和術後復發的機會,消滅潛在的微小轉移灶,提高手術治愈率。胃癌術前化療,以往多主張經靜脈給予單一化療藥物,近年來導管給藥、腹腔給藥及聯合用藥增多。不少研究認為,不論從手術切除率、手術治愈率、淋巴結轉移率、癌腫局部浸潤程度、切除標本的組織學改變,以及術時腹腔沖洗液及胃引流靜脈血中的癌細胞數及其活力等方面與對照組相比,都說明術前化療有明顯的療效,而且可延長生存期。國內王小平等報道20例晚期胃癌患者術前行腹腔動脈灌注化療,術後隨訪3~5年並與同期30例晚期胃癌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術前行動脈灌注化療者,其手術切除率及生存率均明顯高於對照組,術後病理檢查發現術前灌注治療組的腫瘤組織有壞死、大量炎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及肉芽組織形成等改變。王娟等對進展期胃癌術前化療不同給藥途徑的藥代動力學進行了對比研究,與靜脈給藥組相比,發現腹腔給藥組的癌組織、癌旁組織、大網膜、腹膜及轉移淋巴結中聚積較高的藥物濃度,其中腹膜最高,超出靜脈給藥組近4倍,腹腔液、門靜脈及外周血超出靜脈給藥組13、3及1、5倍,故認為腹腔給藥可提高腹膜、腫瘤組織內化療藥濃度,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比靜脈給藥更具優越性。但術前化療的研究還不夠,所用藥物、方法均不一致,也缺乏大樣本的長期對比觀察,以致對術前化療的評價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術前化療可增加手術並發症,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影響傷口愈合,易並發感染。因此,胃癌的術前化療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②術中化療:術中化療的目的在於消滅殘存病灶,減少術中癌細胞播散、種植的機會,以降低術後復發率。目前方案尚不統一,多采用在清洗腹腔後、關腹前,向腹腔內注入氟尿嘧啶(5-Fu)等抗癌藥物的方法。

③術後化療:作為術後的鞏固治療措施,控制可能存在的殘存病灶,防止復發和轉移,提高生存率。術後化療可延長生存期,並對預防肝轉移有明顯的作用。根據日本的經驗,術後給予中等劑量的絲裂霉素(每周4mg,總量40mg),對Ⅱ期胃癌有效,並對預防肝轉移有明顯作用。國內協和醫院報告胃癌術後輔助化療的5年生存率為45、4%,而未加化療者為29、8%。一般認為術後用藥的原則為:

A、Ⅰ期胃癌作根治性手術切除後一般不需化療。因為多數臨床實踐已證明,該類病人術後給藥並不能提高療效。

B、其他各類根治性胃切除術者,術後均應給予化療,可采用單一藥物化療,藥物一般選用氟尿嘧啶、絲裂霉素、或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也可采用聯合化療。

C、凡未作根治性切除的術後病人,均應給予聯合化療。

D、各種化療一般均在術後2~4周開始,視病人一般情況及術後飲食恢復情況而定。用藥劑量的大小以不引起明顯的副作用為原則。應用化學藥物的同時須結合應用中藥。

④術後早期腹腔內化療:在進展期胃癌患者中,尤其是漿膜受侵犯者,約半數可發生腹膜種植轉移,導致術後復發。此外,在手術過程中,被切斷的組織間隙中的淋巴管、毛細血管及胃腔內的癌細胞均有可能溢入腹腔,加之手術機械性損傷使腹膜內皮下結締組織裸露,以及全身免疫機能減退,都可能造成癌細胞的種植。術後早期腹腔內化療(EPIc)的目的就在於配合手術治療,防止術後腹膜癌的種植與復發。由於EPIC具有腹腔內藥物濃度高,作用持續時間長,且由於藥液能與已種植於腹膜表面或脫落在腹腔內的癌細胞直接接觸,因此可大大提高化療藥物對癌細胞的毒性作用,又由於血漿藥物濃度相對較低,可減輕全身化療的毒副作用。EPIC療法於胃癌切除術後的當天開始,先用灌注液(腹膜透析液、生理鹽水或平衡液)反復沖洗腹腔,清除腹腔內殘留的血液或組織碎片,將化療藥物(常用有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氟尿嘧啶、絲裂霉素、順鉑等)灌注液中,預熱至37℃,通過灌注導管裝置在15~30min內輸入腹腔,灌注液量每次1~2L,在腹腔內保留12~24h後更換1次,連續使用3~7天。韓國學者Yu等報道一組進展期胃癌,認為EPIC療法可降低腹膜癌種植的發生率,提高遠期生存率。EPIC療法多數病人能夠耐受,但也可出現一些並發症,常見的有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膜炎、腸麻痺、腸瘘、吻合口瘘及腸穿孔等。

胃癌術後化療方案都有什麼?關於胃癌患者手術後的化療方法,小編介紹到這裡。希望您可以受用,相信對您是有好處的。最後小編特別提你在今後的生活中注音飲食上的配合,注意按時吃飯,更加不要暴飲暴食。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