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2月號胃腸內鏡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內鏡粘膜切除術(EMR)可以完全切除大多數患者的表淺胃腸腫瘤,但其出血率高於標准的息肉切除術。而且,EMR會導致相當數量患者的腫瘤病理分期變化。到目前為止,EMR術後的生存率令人滿意,但仍需長期隨訪研究證實。
賓西法尼亞大學附屬醫院的Ahmad NA博士指出,近年來EMR成為胃腸道表淺腫瘤切除的又一選擇,但EMR的安全性、療效和臨床預後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研究人員選取在45個月期間序列實施的EMR手術資料,以分析EMR的急性或後期並發症以及EMR完全切除病變後病理確定為癌變或高度發育不良的患者的生存情況。
結果發現,在接受EMR的92例患者中,共切除101處病變,EMR的指征為腺瘤(67%)、高度發育不良(13%)、粘膜內癌(11%)和難以確定的可疑病變(10%),病變位置包括食管(19%)、胃(14%)、十二指腸(27%)、直腸(12%)和結腸(29%)。
26%的患者采用吸引頭輔助技術,其余74%的患者采用鹽水溶液輔助切除技術。89%的患者實現了完全切除。在完成完全切除的患者中,17%需要多次EMR。術後病理發現腺瘤為47%、高度發育不良3%、癌變16%、類癌3%、良性19%和低度發育不良3%。EMR導致44%的患者組織學分期上調發展成為癌變或高度發育不良。
研究人員指出,出血是EMR的唯一並發症,急性出血和晚期出血分別為16例和6例。另外,EMR完全切除病變的腺癌病人的平均無瘤生存期為29個月(介於17-28月之間)。
Ahmad博士認為,內鏡粘膜切除(EMR)可以完全切除大多數患者的表淺胃腸腫瘤,而且患者術後生存率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