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胃潰瘍即皺胃潰瘍,包括黏膜淺表的糜爛和侵及黏膜下深層組織的潰瘍,因黏膜局部缺損、壞死或自體消化而形成。[病因]本病在臨床上可分為原發性真胃潰瘍和繼發性真胃潰瘍。原發性真胃潰瘍,通常起因於飼料突變,飼料品質不良、粗硬、霉變等所致的消化不良。另外由於長途運輸,擁擠,妊娠分娩等應激因素,所以本病多發於肉牛、妊娠分娩的奶牛及斷奶後的犢牛。斷奶後的犢牛發生本病,可能是由於從人工乳或代用乳轉變為固體飼料過程中,使真胃黏膜受到機械性損傷所致。繼發性真胃潰瘍,一般見於真胃變位,真胃炎、黏膜病、口蹄疫、惡性卡他熱、血矛線蟲病、水疱病、傳染性鼻氣管炎等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經過中,導致發生真胃潰瘍以至真胃黏膜的出血、糜爛、壞死。[症狀]根據發病的日齡或潰瘍的數量,范圍和深度,在臨床上可分為慢性型和急性型。慢性型此型真胃潰瘍多見於犢牛,真胃內出現多處糜爛或淺表的潰瘍,出血輕微或不伴有出血,因此,病程中大部分無明顯的全身症急性型此型病程很快,死亡率較高。病牛突然食欲廢絕,行動不安,不願起立,不久頭頸伸直而橫臥不起。體溫不高,如果虛脫嚴重體溫反而下降,脈搏增加,出現眼球凹陷呈嚴重的脫水症狀。由於真胃積蓄了含有凝血的胃液,加上產生氣體膨脹的很厲害,腹圍表現十分膨滿。所以由右側最後肋骨部到肷部的范圍內,聽診可聽到金屬音,同時觸診可聽到胃液移動的拍水音,壓迫右下腹部病牛有疼痛感。[預防]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應當注意觀察斷奶的犢牛。如發現斷奶的犢牛食欲不定,發育緩慢時,應特別留意它的糞便狀態,如果時常在正常的糞便中發現混有焦油塊狀物或凝血時,可能是慢性真胃潰瘍。應將飼料轉為干草和低蛋白質飼料,同時應給予黏膜保護劑和制酸劑,使真胃內容物的pH值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喪失。氧化鎂(日量)1.0―1.6g/kg體重,連續2~4日投服;硅酸鎂100g,逐日投服,連續3~5日。急性型的因病程很快,稍有忽視就會造成死亡,所以要盡早進行治療。[治療]對於急性病例,發病初期在以補液為主的對症療法和輸血的同時,再加上外科處置可取得較好的治愈率。如病情已到晚期並出現虛脫狀態的,預後是不良的。有人認為在發病初期直接向真胃注入制酸劑或抗生素類(如氯霉素注射液等)效果很好。
來源:奶牛疾病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