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返流性食管炎是因食管下端擴約肌(LLS)功能失調,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胸骨後灼熱感與疼痛,可並發食管消化性潰瘍或狹窄。引起食管炎的病因可包括感染、化學物刺激、物理性損傷等,其主要臨床表現有:1)胃灼熱又稱為“燒心”,是返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狀,有的位於胸骨後的燒灼樣不適,多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出現。2)咽下困難與咽下疼痛。返流性食管炎加重或並發食管潰瘍時,可出現咽下疼痛。
方1 栀子湯
{處方組成}栀子14克、大黃4克、牡丹皮10克、蘇梗10克、降香6克、白芍15克、枳殼8克、代赭石30克、竹茹12克、阿膠18克、白芨6克(研末沖服)、海螵蛸5克(研末沖服),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臥位徐徐服之。3周為一療程,1療程後評定療效。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胸骨下灼熱疼痛,平臥或彎腰俯拾時加劇,咽下困難,惡心嘔吐,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處方來源} 摘自《福建中醫藥》1996,(1)
方2 公英白芨膏
{處方組成}蒲公英210克、白芨70克、三七35克(研極粉末)、雞子5枚(取清)、蜂蜜100克。先將蒲公英、白芨水煎2次,每次煮沸1小時,去渣,共取汁1000ML,過濾靜置,取上清液置鍋中,慢火蒸發濃縮至100ML,得清膏侯涼。然後將三 七、蛋清、蜂蜜加水混勻,即得煎膏,裝瓶備用。上述劑量為每人份7日量。
服法:服藥前,先飲少量溫水以沖洗食管,然後平臥床上緩緩咽下煎膏,每日3至6次,7天為一療程,服藥其間忌食油炸、辛辣食物,食後再用溫水以沖洗食管。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