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針
(一)取穴主穴:胃區。
配穴:足三裡、中脘(均為體穴)。
(二)治法主穴每次必取,28號1.5寸毫針從發際快速刺入,沿皮下或肌層捻轉進針2毫米,持續捻轉3分鐘,捻轉頻率為200次/分左右,留針15~30分鐘,每隔5~10分鐘以同樣手法運針1次,每日針1次,配穴隔日1次,2穴均取,針刺得氣後施補法。12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共治158例,結果痊愈136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6%[12]。
體針
(一)取穴主穴:建裡、中脘、天樞、氣海、足三裡、胃上、提胃。
配穴:上脘、內關、梁門、公孫、脾俞、胃俞。
(二)治法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2~3穴。腹部穴采取仰臥位。建裡穴宜雙針同時刺入,進針直至得氣,天樞穴用4寸毫針,針尖呈15度角向臍下之氣海穴方向斜刺,捻轉進針。所有腹部穴位,一律采用由淺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針刺入5分左右,施雀啄術,促進經氣流動,直至針下得氣,然後再將針刺至8分左右,用同樣手法,促使酸脹感強烈,並向上、下腹部擴散,然後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覺胃體有酸脹緊縮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轉3~4下,稍停半分鐘,再捻轉1次,針感強烈後出針。針背部穴時,患者俯臥,針尖斜向椎間孔方向進針1~1.5寸,采用補法。留針30分鐘。四肢穴直刺,用補法,亦留針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治療後平臥1~2小時。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體針法共治485例,其中痊愈181例(37.4%),顯效149例(30.7%),有效133例(27.4%),無效22例(4.5%),總有效率為95.5%[1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