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其他胃病 >> 胃下垂 >> 胃下垂 “針”能治好

胃下垂 “針”能治好

  療效評判標准:痊愈:症狀消失,x線鋇餐透視,胃角切跡回復正常;顯效:症狀明顯減輕,胃角切跡較治前上升≥2毫米;有效:症狀減輕,胃角切跡較治前上升,但<2毫米;無效:治療前症狀、體征均無改善。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為胃下垂。

  芒針

  (一)取穴

  主穴:巨阙、劍突下1寸。

  配穴:承滿(右)、鸠尾。

  (二)治法

  僅取常用二穴,如主穴無效,則改用配穴。每次僅取一穴。選28~32號7~8寸長之芒針。患者平臥,放松腹肌,調勻呼吸。巨阙穴刺法:針尖快速入皮,使針體沿皮下直剌至左側臍旁肓俞穴處。然後,手提針柄與皮膚呈45°角慢慢上提,以術者感到針尖沉重,患者感到臍周與下腹部有上提感為佳。如無此針感,宜出針重新進針,或在劍突下1寸處進針。提針速度宜慢,第一次要求20分鐘,以後可縮短為3分鐘。劍突下1寸刺法:以28號8寸毫針,迅速入皮,與皮膚30°角沿皮下刺至臍左側0。5寸處,待出現上述針感後,改為15度角,不作捻轉,緩慢提針40分鐘,出針前行抖動手法10~15次。針後均平臥2小時。

  右承滿穴刺法:28號7寸芒針成45度角速刺至皮下,直透針至左側天樞穴。待有沉脹感,先大幅度捻轉7~8次,然後再向同一方向捻轉,使針滯住。邊退針,邊提拉。病人有上腹部空虛、胃向上蠕動感。此時醫者可用手壓下腹部,往上推胃下極。退針時宜慢,每隔5分鐘將滯針松開,退出全程之1/3,再向同一方向捻轉,使針滯住。如此,共分3次,將針退出,共提退15分鐘。最後,將針柄提起成90度角,抖針7~8次後,出針。用膠布在髂脊連線前後固定。囑病人仰臥30分鐘,再向右側臥20分鐘,最後復原位躺2~3小時。每周1次,共治3次。一般不超過10次。鸠尾穴刺法:先令患者臥於硬板床上,在臍左下方相當於胃下彎部位找到壓痛明顯處,作為止針點。以32號8寸芒針,從鸠尾穴速刺進針,沿皮下邊捻針,邊進針,直達止針點。之後,右手持針作逆時針方向捻轉,當針柄沉澀感時,將針緩緩退出,須使針下始終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同時,左手虎口托住胃下極,用力緩慢上推。患者可有胃上升感,當提至離皮下約2毫米時,將針再作逆時針方向捻轉,左手拇指按壓住針尖,右手將針垂直抖提3~5次出針,針刺提退過程約10~15分鐘。針後平臥3小時。20天左右治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評判標准:痊愈:主要症狀消失,鋇餐透視檢查,胃下極回到正常部位;顯效:主要症狀明顯減輕,鋇餐透視檢查,胃下極較原上提3毫米以上;有效:主症好轉,胃下極較原來有所上提;無效:治療前後,症狀、體征均無改善。

  以上法共治1047例,按上述或類似標准評定:痊愈402例(38。4%),顯效231例(22。1%),有效428例(40。8%),無效86例(8。2%)。總有效率為91。8%[5~8]。

  電針

  (一)取穴

  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氣海。

1 2 3 4 下一頁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