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其他胃病 >> 胃息肉 >> 警惕:胃息肉與胃癌有密切關系

警惕:胃息肉與胃癌有密切關系

  胃息肉的概述

  息肉可單發或多發,如胃的部分黏膜或全部黏膜表面散布著大量大小不等的息肉稱為胃息肉症。胃息肉可分為真性和假性兩種,真性息肉又稱息肉樣腺瘤,其病變性質屬於腫瘤性增生,可發生癌變。假性息肉則為炎性黏膜增生而形成的息肉。

  胃息肉發病年齡較大,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可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腹瀉等症狀。如息肉表面有糜爛、潰瘍,可以發生間歇性與持續性出血。較大的息肉阻塞於幽門管或息肉樣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腸,則可出現幽門梗阻症狀。纖維內突窺鏡檢查對於明確診斷,確定有無癌變均極有幫助。一般認為息肉因慮其癌變,治療上又無特效藥物,應積極地予以手術治療,視其病變部位做胃部分切除或全胃切除術。胃息肉早期或無並發症時多無症狀。出現症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惡心、嘔吐。合並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的表現。息肉生長於贲門附近時可有吞咽困難。

  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腹瀉等症狀。息肉表面如有糜爛、潰瘍,可發生間歇性或持續性出血。

  胃息肉的分類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內的隆起病變。發病機制:胃息肉一般多發生於胃窦,少數也可見於胃體上部、贲門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約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樣物,並非真正的腫瘤。息肉較小,一般直徑小於1.5cm,呈圓形或橄榄形,有蒂或無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爛。組織學上可見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層腺體,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見,固有層見炎性細胞浸潤,部分息肉伴有腸化生。少數增生性息肉可發生異型增生或腺瘤性變而產生惡變,但其癌變率一般不超過1%~2%。

  腺瘤性息肉

  系來源於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腫瘤,約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體積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數無蒂,表面光滑,少數呈扁平狀、條狀或分葉狀。組織學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體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見,可分為管狀、絨毛狀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息肉間質為疏松結締組織,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黏膜肌層無明顯增生,肌纖維無分散現象。本型息肉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直徑大於2cm、絨毛狀腺瘤、異型增生Ⅲ度者惡變率更高。

  胃息肉會癌變嗎?

  胃息肉實際上是胃腺瘤,是一種上皮性良性腫瘤。在內視鏡下表現為高出胃粘膜平面的圓形或半球形的隆起,表面粘膜光滑,具有寬基、窄基或帶蒂三種。以胃窦部多發,且多為單個,多發性息肉較罕見。

  胃息肉不是胃癌 ,但是胃息肉有惡變的可能 ,是胃癌的癌前期狀態。因此患有胃息肉的病人應提高警惕 ,定期隨訪 ,及時處理。

  息肉是指黏膜面凸起到腔內的任何可見的過度生長的組織 ,其大體表現、組織結構和生物學特性可各不相同。胃息肉在無症狀的人中的發生率低於 1% 。胃息肉可分成非腫瘤性息肉( 包括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異位性息肉等 )和腫瘤性息肉( 包括扁平腺瘤即管狀腺瘤和乳頭狀腺瘤即絨毛狀腺瘤 )兩大類 ,前者的惡變機會不高 ,而後者有很高的惡變傾向。炎性息肉無惡變傾向;錯構瘤性和異位性息肉很少發生癌變。增生性( 再生性 )息肉由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及固有腺體組成 ,細胞分化良好 ,有時伴有間質增生和排列紊亂的平滑肌束 ,這種息肉一般可發生多個 ,但很少發生腸化 ,癌變率較低 ,僅 1% 左右。但增生性息肉長大後可發生局部異型增生( 腺瘤性變 ) ,也可發生惡變 ,而且在有息肉的胃內同時存在癌的發生率可達 7.4%~13% ,故在發現胃息肉時應仔細檢查整個胃。

  腺瘤性息肉屬真性腫瘤 ,占胃息肉的 10%~25% ,其發生率隨年齡而增長 ,男性比女性多見( 2:1 ) ,好發於胃窦部。多數為廣基無蒂的扁平腺瘤 ,或蒂粗而短 ,較少為有蒂或呈乳頭狀( 絨毛狀 )。組織學分類( 按 WHO 分型 )可分為管狀、乳頭狀( 絨毛狀 ) 及管狀絨毛狀混合型 ,常伴有明顯的腸化和不同程度的異型增生。癌變率很高 ,達 40% 左右。其中尤以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一般當息肉的直徑超過 2 厘米時需警惕惡變。日本學者 Nagayo 把腺瘤性息肉列為交界性病變 ,認為單憑臨床和病理組織學檢查有時難以確定其良惡性 ,需做長期隨訪方能作出結論。同樣 ,也應注意到與其共存的胃癌常見 ,因此 ,當發現有腺瘤性息肉病灶時 ,應仔細尋找其他部位有無胃癌並存現象 ,息肉摘除後的病例 ,仍應每年做胃鏡檢查隨訪。對大多數有蒂的息肉 ,最簡單和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內鏡下摘除;不能做內鏡摘除的腺瘤 ,應切開胃做腺瘤切除 ,並從鄰近處多取黏膜活檢以觀察有無異型增生或明顯的癌變存在。

  家族性大腸息肉病和加德納綜合征( Gardner Syndrome )病人的胃內也可有多發性胃底腺息肉、胃腺瘤和十二指腸腺瘤 ,這種腺瘤的癌變發生率與散發的胃腺瘤相仿。

  總之, 胃息肉雖是良性病變,但在發展演變過程中,可以惡變。胃息肉惡變成癌的發生率達25%~50%。可以這麼說,胃息肉是癌前期病變。

  確認為胃息肉的病人,必須摘除息肉,以免發生癌變。經電子胃鏡,采用微波、激光、圈套等方法,既能去除息肉,又能免除手術痛苦。摘除息肉後的生存率與正常人對照無差異。

    39健康網( 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