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常識 >> 胃病是個“大家族” 如何呵護你的胃?

胃病是個“大家族” 如何呵護你的胃?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飲食結構與方式的不斷變化,胃病發病率有不斷攀升之勢。“十人九胃”,這句醫學諺語就說明胃病的發病率是何等之高。有關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七成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胃部問題,尤以工作壓力大、飲食油膩不規律的中青年“上班族”為最。

  天氣炎熱,作為人體的重要消化器官,胃更容易出現問題。很多人認為胃病是小毛病,總以為隨便開點胃藥對付一下就行,其實這對於胃健康非常不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於胃病的有關問題。

  胃病是個“大家族”

  胃病不是單一的一種病,胃病的家族成員較多。常見的胃病家族成員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癌、胃下垂、胃出血、胃黏膜脫垂等。下面,就讓我們打開胃病家族的檔案,來了解一些常見胃病,以便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急性胃炎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胃部炎症。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潛伏期為12~36小時。沙門氏菌屬是引起急性胃炎的主要元凶。要對急性胃炎“驗明正身”並不難,做一下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還有驗血若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就可以確診了。

  急性胃炎有一個幫凶,它們經常“協同作案”,它就是急性腸炎,合稱急性胃腸炎。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3~5次,甚至連續數10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得了急性胃炎就要盡量臥床休息,口服一些淡鹽水,以防止脫水。及時使用止瀉藥,還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生素;中醫藥治療可用藿香正氣水、保和丸、香連化滯丸、人參健脾丸等。

  慢性胃炎也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中年以上好發病,並有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的傾向。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它有兩個“兄弟”: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很多:急性胃炎的遺患,刺激性食物和藥物的影響,過度吸煙,十二指腸液反流,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如幽門螺桿菌感染等。胃液分析、血清學檢測、胃腸X線鋇餐檢查、胃鏡和活組織檢查(這是診斷慢性胃炎的最好方法)等檢查手段可以幫助明確診斷。

  大部分非萎縮性胃炎可逆轉,少部分可轉為萎縮性。萎縮性胃炎隨年齡逐漸加重,但輕症亦可逆轉。因此,對慢性胃炎治療應及早從非萎縮性胃炎開始,對萎縮性胃炎也應堅持治療,因為,少數萎縮性胃炎可能演變為胃癌。

  胃潰瘍胃潰瘍是一種多病因疾病。各種與發病有關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遺傳、體質、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神經精神因素等,導致上述侵襲作用增強或防護機制減弱,均可促發潰瘍發生。胃潰瘍主要特點是: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痛。常見症狀有:嗳氣、反酸、胸骨後燒灼感、流涎、惡心、嘔吐、便秘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長出突起的乳頭狀肉。上腹部不適與隱痛是最為常見的症狀。息肉可因表面潰瘍、糜爛而出血。絕大多數胃息肉癌變率只有0。4%。但有一種彌漫性息肉,癌變率可高達20%。一旦發現胃息肉應該及時做胃鏡檢查,采用胃鏡下電切術將息肉切掉。此外,要加強自我保健,把住吃喝一關,盡量不給胃加重負擔。只要提高警惕,就可將胃癌拒之門外。

  胃癌任何年齡均可能發生胃癌,尤以50~60歲居多,男女發病率之比約為3。4:1。我國胃癌發病率高,其死亡率又占各種惡性腫瘤之前位。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知道:吸煙者胃癌發生率明顯高於不吸煙者。胃癌病人家族中的發病率比非胃癌病人家族發病率高4倍。

  癌前疾病(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殘胃等)能夠進一步演變為胃癌。70%的早期胃癌可無症狀,或只有輕微上腹不適,常被誤診。40歲以上有慢性胃病史,或近期出現消化不良者當警惕胃癌。胃癌治療效果取決於能否早期診斷,手術治療是根治胃癌最有效的方法。

  胃下垂多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韌帶功能減退而松弛,腹內壓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因素,使胃呈低張的魚鉤狀即為胃下垂。胃下垂明顯者有飯後上腹不適,飽脹,伴惡心、嗳氣、厭食等,有時腹部有深部隱痛感,常於餐後、站立及勞累後加重。

  胃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高達10%。引起胃出血的常見疾病是潰瘍、胃癌、出血性胃炎和口服阿司匹林等藥物後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變,還有嚴重燒傷和大手術等引起的應激性胃潰瘍導致的胃出血等。另外,肝硬化病人因門脈高壓多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靜脈血管爆裂也會發生大出血,並且十分凶險。

  胃黏膜脫垂“禍首”是胃窦部炎症,且“青睐”30-66歲的男性病人。胃黏膜脫垂時症狀可輕可重,絕大多數人胃黏膜脫垂可以復位,僅有輕度的腹張、嗳氣不適。如果不能立即復位,則可能出現上腹疼痛、燒灼感、惡心、嘔吐、消化不良、上消化道出血。嚴重的胃黏膜脫垂甚至會發生嵌頓,“堵塞交通”,從而發生幽門梗阻。

  胃痛不能亂用鎮痛藥

  醫學專家透露了這樣一個事實:70%的人由於疼痛亂用鎮痛藥,而出現潰瘍、出血、胃腸道穿孔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對13000人的專項抽樣調查顯示,40%的人服用鎮痛藥後會出現消化道症狀,如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20%~30%的人服用鎮痛藥後會引發胃炎、黏膜損傷,2%~4%的人患上胃潰瘍;而有5%的人甚至出現胃穿孔現象,死亡占0。4%。

  據介紹,目前各類鎮痛藥有100多種。這些藥盡管藥理作用不一,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夠消炎止痛,所以,有相當多的人不管疾病疼痛的起因,就急著用鎮痛藥制止,有的甚至把鎮痛藥作為常規藥服用。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由於服用了鎮痛藥,就算引起胃黏膜損傷,人體也不會感到有什麼不適,往往是出現了出血、胃穿孔,才到醫院就診,這樣就延遲了最佳治療時間。

  在自行使用鎮痛藥物時,一定要意識到對胃腸系統的潛在危害。如果一定要用鎮痛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體差異情況,有針對性的選用,盡量避免對胃腸道的傷害,把不良反應降至最低。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