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預防 >> 思傷脾 怒傷肝 中醫解讀胃病

思傷脾 怒傷肝 中醫解讀胃病

  胃痛是常見毛病,但導致胃痛的原因很多,其中飲食習慣是造成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中醫看胃痛,和西醫不同,中醫將胃部不適分為胃寒、胃熱。兼具中醫師及西醫資歷的張磊說,新加坡胃病患者相當普遍,其中以胃寒濕占絕大多數,以他的臨床經驗看來,這類病患約占了90%。胃寒濕者較明顯的病症是舌苔白膩,也就是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

  中醫如何治療胃痛

  胃痛是中醫脾胃系統疾病當中的常見病。中醫又稱胃脘痛,是指上腹部發生疼痛的病症。現代醫學中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症及胃粘膜脫垂等疾患均屬中醫胃脘痛的范疇。

  胃脘痛的發生,與人們的飲食,情志及生活起居密切相關。《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又雲“思傷脾”“怒傷肝”“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現代醫學證實,胃炎與胃潰瘍性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約80%的病人有情志不暢及生活調攝失常史,23%的病人有大量飲酒史,44%的病人有吸煙史。因此,患者必須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時休作,做好衛生宣教工作,平淡飲食,戒除不良嗜好,順應四時氣候調養,從“治未病”的角度出發,以預防為主,把疾病消除在萌芽狀態。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