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飯後是否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消化?你會打嗝或放屁嗎?你偶而會胃痛、拉肚子嗎?有的人以為這些都是正常甚至健康的生理反應,其實不然。它們都是消化不良的征兆。
有些自然療法專家認為健康的消化是治療所有疾病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像中醫這類自然療法都強調飲食改變、斷食等各種飲食調理方法在內的主要原因。
消化系統是人體最強的免疫系統,它透過化學作用打散食物,讓得以吸收、重建細胞,同時也負責消除食物裡的毒素。消化系統為了保護我們,不斷跟可能危害我們健康的外力抗戰。如果消化系統有差錯,我們的身體就會受到毒素侵害、或因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而營養不良,導致健康受損。所以,健康之道就在維持消化系統的良好運作。要維持健康的消化系統,就必須控制心理、飲食及生理等三大因素:
心理還是維持健康消化系統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心理是身體各項反應的指揮中心。透過身心連結,我們所有動念都會改變體內神經系統、荷爾蒙平衡和化學作用,最後影響消化系統運作。飲食因素包括食物的選擇和進食的方法是否正確;而生理因素則包括咀嚼以及食物在腸道裡的移動。健康的消化必須三者兼顧。
生理因素:
專注咀嚼消化從咀嚼開始。食物分子愈小,就愈容易消化,養分也愈容易吸收;咀嚼的時間愈長,口腔所分泌的酵素和唾液就愈多,可減少胃部負擔。最後,咀嚼時間愈長,會讓我們愈有飽足感,因為它會激活腦部神經,讓人覺得吃飽了,因此嚼愈多體重就愈減愈多!
到底該咀嚼多少次?一般而言,食物咀嚼的次數愈多愈好,即使是喝水、果汁或湯,也務必咀嚼後再下肚。因為食物需要唾液幫助消化,而咀嚼則是制造唾液的唯一方法。
生理因素的另一個重要因子是纖維。飲食中纖維量若不足,食物就無法順利排出腸道,一旦停留過久會因細菌和酵母發酵導致便秘。如果你的纖維攝取量夠高,就會發現自己每餐飯後一定會排便,所以如果你一天只有一次,表示你飲食需要增加纖維量了!
如果一天排便不到一次,最好避免攝取含麸質的精致澱粉類。基本上,所有用白面粉作成的東西,包括面包、餅干、蛋糕和面條等,都應避免食用,全麥面包雖然還好,但便秘者最好完全避免食用小麥制品。
相對而言,腹瀉基本上並不是件壞事,它是身體迅速消除毒素的方法。如果你吃得很干淨,卻常腹瀉,就可能食物過敏,根據研究,亞洲人的三大過敏原分別是牛奶和乳制品(約占人口87%)、蛋(約81%)和小麥制品(約35%)。如果因過敏導致便秘,就不要再吃這些過敏食物,或者每個星期或每個月偶爾吃一次就好。連續幾天腹瀉,則表示體內這個清潔機制無法判別食物到底有沒有毒素,而一概予以排除。腹瀉時間過長會導致脫水,改變身體的電解質平衡,最後可能有致命危險!
飲食因素:
食物下肚後就是胃的工作了。要有健康的胃,就必須明白它的運作原則,順勢而行。
許多人的胃酸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改變飲食:早餐不吃甜食或純澱粉類,改吃蛋白質、蔬菜或水果,澱粉類則只吃粗谷類。這種吃法背後的道理很簡單:就是把蛋白質和澱粉類分開來,吃大魚大肉的話,澱粉類就少吃一點;吃面條等澱粉類食物的話,就少吃蛋白質。建議你不僅早餐這樣吃,最好每一餐都這樣吃。
油脂非常難消化,不過卻是健康的必要元素,尤其是那些荷爾蒙有問題的人。最難消化的油是經過煎、炒、炸或烤等高溫處理的油。冷壓橄榄油、葡萄籽油和各種低溫處理的油,是最好消化的油,而且最好是生食。
你也可以創造自己的特制油,只要把醬油、紅辣椒、大蒜、洋蔥等東西和橄榄油或其它冷壓油混合放入攪拌機中,打碎後放入冰箱保存。之後你就可以把這個特制油加在食品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消化不但變好了,皮膚有光澤,而且體重減輕了。
心理因素:
壓力對消化系統影響極大。壓力愈大,流到胃裡面的血液就愈少,使得消化遲緩,傷害胃壁細胞產生潰瘍和細菌感染,造成營養物質的缺乏,引發荷爾蒙失調、貧血、神經和肌肉緊張等問題,免疫系統因而變差,更容易罹患各種疾病。
壓力還會影響肝、膽囊、胰腺和腸道,造成消化不良、膽囊疼痛、血糖失衡、肝髒和各式各樣營養失調的問題。如果你想要改善消化系統、保持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壓力。
想對抗壓力,需要足夠的休息和娛樂的時間,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實現夢想,讓生活保持均衡,並設法找出壓力的來源。例如:讓用餐時間變成放松時間,不要看報紙、也不要看新聞報導,放一點輕松的音樂,點幾根蠟燭,然後慢慢的吃。談或想浪漫、好玩或有趣的事情。不要批評、吵架、討論令人不快的話題。不論面臨的壓力有多大,讓你的三餐變成放松、享受的時刻!
提高消化效能的建議:
1、飯後慢慢散個步,不但可幫助食物的消化,而且可以讓你整個人放輕松。
2、每口肉都配一小條姜絲,因為姜能刺激消化,同時也可多喝熱姜茶。
3、多吃生木瓜或菠蘿(兩者都含有消化酵素)。
4、每天早上空腹和上床前喝一杯高麗菜汁或蘆荟汁,可幫助修復消化道內緣。
5、定期食用優格或泡菜類天然發酵的食品。其中含有的嗜酸桿菌,對腸道健康非很有利。
消化不良者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攝入含蛋白質和鈣質過多的食物
乳類、乳制品、瘦肉類、魚、蝦米皮、雞蛋黃、鹹雞蛋、松花蛋、動物軟骨、豆類、豆制品、海帶、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質或鈣質,若攝入過多,會使大便呈鹼性,干燥而量少,難以排出,所以應減少食用。
2.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3.忌脹氣不消化食物
干豆類、洋蔥、土豆、薯以及甜食應適當控制,以免影響胃的運化,而加重症狀。
4.忌堅硬油膩食品
堅硬油膩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後會加重病情,應忌食。
5.忌長期食用糯米
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較強,膨脹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長期食用糯米,將會加重病情。
6.玉米不應偏食
玉米蛋白中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較其它糧食及豆類少,它缺少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玉米中所含的尼克酸屬於結合性類型,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偏食玉米將會造成這些營養成分的缺乏,導致營養不良。
7.甘薯
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者不宜食用。《綱目拾遺》說:“中滿者不宜多食,能壅氣。”食後容易產氣,發生脹肚,消化不良烷腹脹滿者食用,能使病情加重。
8.冬瓜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冬瓜性寒傷陽損胃,多食會導致脾胃虛寒更甚,消化功能減弱,產生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洩瀉等症狀。
9.豆腐干
老人病後及體弱者不宜食用。豆腐干為豆腐搾干水分制成的食品。《隨息居飲食譜》說:“腐於堅者,甚難消化,小兒及老弱病後,皆不宜食。”食後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的病變。
10.鴿肉
食積胃熱者不應食用。食積胃熱之病應消食化積,忌食味厚之品,本品味厚,食之礙胃滯脾,食後可加重病情。
11.不宜食用蟹、特蛎、蠶蛹、蚌。
消化不良如何用藥
每一個人,無論什麼年齡或性別都會遇到消化不良。消化不良通常表現為進食時或食後出現上腹部不適感或疼痛;進食、運動或平臥後,上腹正中有燒灼感或反酸,並可延伸至咽部;經常感到飽脹或有胃腸脹氣感,打嗝、放屁增多;食欲不振、惡心,有些人會輕度腹瀉。
可選用的非處方藥
西藥
(1)多潘立酮(又稱嗎丁啉、胃得靈)能增加胃腸平滑肌張力及蠕動,使胃排空速度加快,胃部得以暢通、消化和推進食物,促進食物及腸道氣體排洩,從而消除消化不良的各種症狀。用於消化不良、腹漲、嗳氣、惡心、嘔吐。
(2)乳酶生(表飛鳴)為活腸球菌的干燥制劑。能在腸內分解糖類,生成乳酸,使腸內酸度增加,從而抑制腐敗菌的生長繁殖,並防止腸內發酵,減少嗳氣,促進消化和止瀉。用於消化不良,腹脹及小兒飲食失調所引起的腹瀉,綠便等。
(3)胰酶(又稱胰液素,胰酶素)在中性或弱酸性環境中可促進蛋白質、澱粉及脂肪的消化。可用於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及肝、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礙。
(4)胃蛋白酶本品能在胃酸參與下使凝固的蛋白質分解,用於消化機能減退引起的消化不良。
(5)多酶片由胰酶與胃蛋白酶組成,用於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6)復合消化酶膠囊能促進各種植物纖維素分解,促進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促進腸內氣體排除,消除腹部脹滿感。同時,其所含三種不同顏色的藥丸可定位釋放,保證各種酶的活性在合理部位釋放。
中成藥
(1)大山楂丸主要成分為山楂、六神曲(炒)、麥芽(炒)等。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保和顆粒主要成分為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炙)、茯苓、陳皮、連翹等。能消食、導滯、和胃。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嗳腐吞酸,不思飲食。其劑型有:顆粒劑、片劑、丸劑、濃縮丸、合劑等,口服應用。
(3)復方消食顆粒主要成分為蒼術、白術、蓮子(去心)、薏苡仁(炒)、砂仁等。能健脾利濕、開胃導滯。用於食積不化、食欲不振。
(4)加味保和丸主要成分為白術(炒)、茯苓、陳皮、厚樸(姜炙)、積實(炒)、香附(醋炙)、山楂(炒)、六神曲(炒)等。能健胃消食,用於飲食積滯、消化不良。
安全提醒
·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助消化藥在應用的同時,必須注意消化不良的病因,如為器質性疾病引起,要針對病因,同時進行治療。
·乳酶生、胰酶、胃酶、多酶片等不宜與酸性藥物及鋁制劑、抗菌藥、活性炭、鞣酸等同時服用,也不宜用熱水送服。
·嗜鉻細胞瘤、乳癌、機械性腸梗阻,胃腸出血等疾病患者禁用多潘立酮。
·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和孕婦慎用多潘立酮。
·應用多潘立酮時,排便次數可能增加。
·此類中成藥不宜用於因肝病或心腎功能不良所致之食物不消化,脘腹滿脹者。
·患有慢性肝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有性病史的患者,如需服傷食類中成藥,必須在醫師指導下處方用藥。
·身體虛弱者、老年患者、哺乳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要謹慎用傷食類中成藥,妊娠婦女則禁用。
·消化不良不宜用酵母片。酵母片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以及一些氨基酸,其基本作用與復合維生素b相似,主要用於補充b族維生素的缺乏,對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等的作用極其微弱,人們都誤以為它是酵母,和發面的酵母一樣,能幫助消化。其實發面的酵母是活酵母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都是死的,只有微弱的發酵作用,僅能使人胃中的澱粉產生氣體和酸類,不能幫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