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胃炎常識 >>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傳播途徑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幽門螺桿菌嗜寄居於人類,但作為實驗動物蒙古沙鼠、豬、貓和狸猩等動物亦可被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報告可從這些動物分離出幽門螺桿菌,但多數研究認為,在自然環境中,人是唯一傳染源,人—人間傳播是唯一傳播途徑,究竟通過糞—口、口—口、胃—口傳播,還是其他途徑傳播目前尚有爭議。

  國內有一項150對夫妻(平均結婚6.5年)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調查,發現一方幽門螺桿菌者, 配偶另一方幽門螺桿菌為78.94%; 而一方幽門螺桿菌者其配偶幽門螺桿菌陽性辛為20%, 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省貴陽市%在廣州地區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居住密度和感染率密切相關,提示密切接觸增加傳播機會,這和家庭聚集性的研究結論相符。

  國內一組報告,幽門螺桿菌陽性兒童為先證者的整個家庭成員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68.8%,父母雙親感染率為63.6%;而幽門螺桿菌陰性先證兒童家庭兩者分別是15.4%和22.2%,差異非常顯著。國外報告父母均受幽門螺桿菌感染,子女感染率44%,如父母僅一方陽性,則下降至30%,如父母均陰性,下降至21%,差異顯著,其中母親影響更大,母親幽門螺桿菌陽性,子女受感染的危險系數為16.5,父親陽性僅3.8。另一組我國胃癌高發區的報告,父母之一或兩者幽門螺桿菌陽性,子女感染率85%,兩者均陰性僅22%,差異更顯著。對兄弟姐妹間相互傳播的調查顯示,家庭中有兄弟姐妹1~4人,兒童受感染危險系增至1.5~4.3;如這1~4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其OR值更大達1.5~7.1,顯示互相密切接觸增加傳播可能。進一步研究顯示家庭成員感染多屬同種幽門螺桿菌亞群。

  支持糞—口傳播的根據是胃粘膜上皮更新脫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門螺桿菌必然隨之脫落,通過胃腸道從糞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傳播感染。目前已從胃液中分離培養出幽門螺桿菌,從腹瀉和胃酸缺乏的病人糞便中培養幽門螺桿菌。從自然環境中分離培養幽門螺桿菌亦是糞—口傳播的證據,有報告從南美國家溝渠水中分離幽門螺桿菌成功。但也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在牛奶和自來水中不能繁殖,但可存活10天和4天左右,並轉為球形菌。正常人體十二指腸液對幽門螺桿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一般情況下幽門螺桿菌不可能通過這一屏障在糞便中存活。

  支持口—口和胃—口傳播的根據是隨胃上皮細胞脫落的幽門螺桿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過胃—食道反流可進入口腔,滯留在牙菌斑中,通過唾液傳播感染。已有報告從唾液、反流嘔吐物、牙菌斑中檢測發現幽門螺桿菌,多數是采用多聚酶鏈反應(PCR)法,亦有個別報告用細胞學培養成功,但尚未能重復而得到認可。用PCR法的研究多數只采用一組引物,尚不能除外口腔雜菌的交叉反應,如采用兩組引物,陽性率大大降低,令PCR法的特異性受到懷疑[26]。巴基斯坦報告在無刷牙習慣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牙垢斑塗片和尿素酶試驗陽性者達173/178(97%),而有刷牙習慣對照僅7/30(23%)。西非一組報告母親通過咀嚼食物後喂養的幼兒,與非咀嚼喂養的對照比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系數為2.9倍。總結上述內容,在自然條件下,幽門螺桿菌通過人—人傳播,而通過動物、寵物、蒼蠅、昆蟲傳播未被證實,即使有也是個別現象。

  幽門螺桿菌通過醫源性傳播已受大家.重視,其中胃鏡檢查引起的幽門螺桿菌醫源性傳播重要途徑。在檢查幽門螺桿菌陽性病人後,用PCR法可發現61%胃鏡表面和內道受幽門螺桿菌污染,活檢鉗污染更為嚴重。用DNA指紋法的研究證實,胃鏡污染引起2例病人感染幽門螺桿菌[39]。荷蘭一組對281例鏡檢前幽門螺桿菌陰性病人前瞻觀察顯示,有3例(1.1%)鏡檢後獲幽門螺桿菌感染。日本學者觀察到1913939例胃鏡檢查中有420例(占0.02%)檢查後約1周內發生急性胃粘膜病損,這部分病人鏡檢前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陰性,鏡檢後過半數轉為陽性,認為病損是內鏡引起急性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致,故對內鏡需徹底用物理和化學方法消毒。其他可引起幽門螺桿菌醫源性傳播的包括口腔科和兒科嬰兒室等。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區,醫源性傳播可能更普遍。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