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胃炎治療 >>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辨病治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辨病治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慢性萎病性胃炎的辨病治療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1)關於胃酸缺乏的治療:胃酸在淺表性胃炎多無明顯改變,隨著病變發展,粘膜萎縮,腸腺化生或炎症損傷均可使泌酸功能降低,胃酸缺乏或消失,甚或發生癌變。虛寒型BAO、PAO 均比濕熱型低,而胃陰不足型其又明顯低於虛寒型,故調節和改善泌酸功能,促進胃酸水平正常化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基本治則之一。

    中醫治療胃酸缺乏,可采用溫補法和清補法。溫補法主要應用健脾益氣,清補法可用酸甘化陰和甘寒生津法。酸甘化陰以芍藥甘草湯為主,對胃粘膜有修復作用;甘寒生津以益胃湯為主,沙參、麥冬、枸杞子、玉竹、石斛、生地、山楂、黃連、佛手、甘草等使胃酸增加。有人認為解毒祛腐消痛藥有改善胃泌酸,增強胃粘膜屏障功能,並有恢復其正常組織結構的作用。

    (2)關於膽汁反流的治療: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膽汁反流,致使H+反逆散,破壞胃粘膜屏障,是慢性胃炎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且胃鏡亦證實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病變過程中有膽汁反流現象的存在。故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不應忽視膽汁反流。關於膽汁反流,中醫認為乃是肝失條達,胃失和降,膽汁隨氣逆所致,治宜疏利通降,臨床上多采用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湯、加味四逆散等方藥,亦可在辨證基礎上針對性施用木香、枳殼、陳皮、旋覆花、代赭石等條暢氣機、和胃降逆之品。

    (3)關於HP感染的治療:已有大量證據證實,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個主要致病因素並且與胃炎活動密切相關。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HP檢出率為67%,故而控制HP感染對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情,促進其痊愈有著重要意義。

    體外實驗證明,黃連、大黃、烏梅、丹參、三七對HP有較強抑菌作用,臨床上可針對性選擇應用。此外,臨床中發現HP感染陽性率與程度的高低和證型有明顯相關性。HP檢出率、脾胃濕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虛寒型>胃陰不足型,且病理電鏡均提示HP侵入胃粘膜愈多,血液流變性及甲皺循環異常改變就越重。慢性萎縮性胃炎均有濕熱和血瘀,故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等方法可起到殺菌作用,以恢復受損組織的正常功能。另扶正祛邪法通過調整全身機能狀態亦可起到抑殺HP的作用。

    (4)關於胃粘膜病理變化的治療:胃粘膜相能反映慢性萎縮性胃炎局部病變本質,因而根據胃鏡下粘膜的病理變化來指導用藥,往往可以提高療效。

    正常粘膜相為橘紅色,濕潤而有光澤,胃壁蠕動正常,皺襞排列規整,表面光滑。如果胃粘膜有充血、水腫、浸潤、出血、糜爛等活動性炎性病變,多屬熱證,常可選用金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虎杖、半枝蓮、丹皮、赤芍、乳香、沒藥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品;若胃粘膜蒼白,多屬虛寒證,加黃芪、黨參等益氣之品;粘膜色澤灰暗,粘膜下血管顯露者,可加丹參、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粘膜充血或出血者,加白及、三七粉,或雲南白藥等涼血止血之品;若胃粘膜分泌粘液量少,呈龜裂樣改變,多為陰液虧損,可加沙參、麥冬、玉竹、花粉、烏梅、白芍等養陰生津之品;胃鏡下粘膜表面呈顆粒樣或結節狀隆起,即 “過形成”,經病理活組織檢查,多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表現者,中醫多屬瘀熱交阻或痰熱互結所致。其中,腸上皮化生者,常在辨證基礎上加用絞股藍、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八月札、生苡仁等清熱化濕解毒類藥;不典型增生者,加丹參、田三七、三稜、莪術、炮山甲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品。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