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胃炎治療 >> 中醫治疣狀胃炎應三管齊下

中醫治疣狀胃炎應三管齊下

  疣狀胃炎是消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在第十屆世界胃腸病大會上,該病被列為具有高度癌變傾向的疾病之一。因此,臨床和科研工作者對其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近年來,我國中醫藥工作者針對疣狀胃炎的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也存在諸如名稱混亂、因機不明、治則不一等問題,需在實際工作中給予充分重視,並加以改進。

  中醫治療胃炎特色:中藥泡腳治胃炎

  ■統一名稱

  疣狀胃炎主要有上腹痛症狀,此外還有腹脹、惡心、嘔吐、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現,還有一部分患者無症狀,這些與一般胃炎沒有特異性區別。目前中醫臨床在診斷方面,基本上是以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為主,借助內窺鏡檢查根據胃黏膜的形態改變而確診,診斷該病並不困難。

  但是,長期以來,醫學界對疣狀胃炎的認識十分粗淺,且存在很大的分歧,以至於命名也不一致。在英文文獻中,該病有varioliform gastritis、completeerosions等多種名稱。在1990年胃炎分類悉尼系統發布以前,多數人稱其為慢性糜爛性胃炎,並認為其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炎。在悉尼系統中,該病則被視作為普通慢性胃炎的一種內鏡下表現,屬於內鏡下的隆起糜爛性胃炎的類別。而在ME-DLINE能檢索到的文獻中,對該病最多的稱呼是痘疹樣胃炎,疣狀胃炎這一名稱幾乎很少在英文文獻中出現。我國和日本的大部分學者習慣根據該病典型的病灶形態特征稱其為疣狀胃炎,但最近有較多地使用糜爛性胃炎的趨勢,也有很少或極個別人使用痘疹樣胃炎。

  小編推薦:淺表性胃窦炎的三大療法

  從我國近些年的文獻來看,無論中醫和西醫,對疣狀胃炎的名稱的認識存在著嚴重混亂的現象,大多數以疣狀胃炎命名,其次以糜爛性胃炎或慢性糜爛性胃炎或慢性隆起糜爛性胃炎命名,極少用痘疹樣胃炎、痘瘡樣胃炎。查閱CHKD期刊全文庫中1994年1月~2005年1月的國內文獻發現,稱疣狀胃炎者161篇、稱糜爛性胃炎者143篇、稱痘疹樣胃炎者4篇、稱痘瘡樣胃炎者1篇。名稱的混亂無疑阻礙了疣狀胃炎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的深入,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規范辨證

  中醫並無疣狀胃炎的病名,該病根據臨床症狀多歸屬於“胃脘痛”。目前各家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見仁見智,眾說紛纭。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的顧慶華認為,據症狀及胃黏膜特征,該病與胃癰相似,病因為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加之情志不遂等,導致熱毒蘊結胃腑,氣血郁滯,絡脈不暢,血敗肉腐而成。唐山工人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司雁菱醫師等根據該病患者多慢性起病,反復發作,表現出上腹不適、疼痛、反酸嗳氣、餐後飽脹或惡心的症狀特征,認為該病多為虛實夾雜之證,其病因主要是脾胃素虛,郁而化熱,熱腐血瘀。還有人對650例該病患者進行辨證分析,發現濕熱內蘊、肝脾失調和氣滯血瘀是主要的病理變化。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