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胃潰瘍由於病情延綿、復雜,又與情緒相關,若病情加重或治療不及時,還會導致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等惡劣後果,所以應予以高度的重視。
胃潰瘍不治易出現癌變情況:
提到潰瘍,多數人可能會覺得,那不是“上火”鬧的嗎?其實不是,感染、外傷、結節或腫瘤的破潰都會引起潰瘍,它是皮膚和黏膜表皮壞死脫落後形成的潰爛,並且常常會合並慢性感染,以致長時間不愈。通常來說,三個部位的潰瘍最常見,也就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口腔潰瘍。
胃潰瘍是最應該提高警惕的,在“潰瘍家族”中,它是和癌症離得最近的疾病。飯後1—3小時,如果上腹部出現燒灼樣的疼痛或鈍痛,以後會逐漸減輕,這就是最典型的胃潰瘍症狀。
口腔則是另一個“重災區”。口腔潰瘍不僅常見而且危險很大,必須抓緊治療。一方面,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本就容易癌變;另一方面,一些口腔潰瘍本身就是癌腫,如發生在舌體、頰部或唇部的鱗狀細胞癌就表現為“外翻形”、“菜花狀”的潰瘍,更值得警惕。
通常,普通的口腔潰瘍一周左右就會愈合,但發生癌變的話就會總也治不好;一般口腔潰瘍屬於表層潰爛,而口腔癌潰爛面積比較大,一般在0。5厘米以上,周圍有白膜;口腔潰瘍發病部位較穩定,但口腔癌潰爛部位旁會出現隆起,並向周圍擴散。
此外,十二指腸潰瘍也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字眼,但和胃潰瘍的“草木皆兵”不同,十二指腸潰瘍相對安全得多。十二指腸潰瘍癌變的機會極少,這可能與十二指腸所處的位置和自身的結構有關。但也有一些例外。發現此處潰瘍,首先應做胃鏡檢查並取活檢,並在病情確定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進一步治療。
全球醫院網小編溫馨提示:
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一般都會活檢,只是受潰瘍位置、大小,活檢技術、病理水平等影響,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因此對於可疑病人,多次復查胃鏡及行活檢非常有必要。有報道指出,3次活檢仍可檢出4%的漏診胃癌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