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的二級預防是指在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前期(活動期)作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 止或延緩消化性潰瘍病的發展。
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已能對消化性潰瘍進行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因此,消化性潰瘍二級預防的重點是加強治療,防止復發。本階段的治療和防止復發措施一般都采用內科治療方法。
內科治療的目的在於:
①緩解臨床症狀。
②促進潰瘍愈合。
③防止潰瘍復發。
④減少並發症。
但目前的各種療法尚不能改變消化性潰瘍的自然病程和完全預防復發。因此,必須采取預防與治療相結合的措施。
消化性潰瘍二級預防的主要措施一般都采用內科治療的方法。
1.一般治療
(1)休息:
急性發作時最好予以休息,既要體力的休息,又要身心的休息。
(2)飲食:
消化性潰瘍的食譜須因人因時制宜,不必采用特殊的食譜。應細嚼慢咽,避免急食。急性活動期,以少食多餐為宜,一旦症狀得到控制,應恢復一日三餐習慣。飲食要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夜間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進食。在急性活動期,應戒煙酒及刺激性食物。飲食不要過飽。
(3)鎮靜:
對少數伴有焦慮、緊張、失眠等症狀的病人,可短期使用一些鎮靜藥。
2.藥物治療
(1)鹼性抗酸藥: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鋁、氧化鎂、樂得胃等。
(2)抗膽鹼能藥:顛茄、阿托品、普魯苯辛、山丘吉鹼、吸毗氮平。
(3)組胺HZ受體桔抗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廠、法莫替了、尼扎替了、羅沙替丁。
(4)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唆、蘭索拉娃等。
(5)胃粘膜保護劑:如生胃酮、膠體次拘椽酸欽。硫糖鋁等。
(6)其他;如聯哺唆酮、人工合成前列腺素E。
(7)中醫中藥。
3.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的內科措施
(1)症狀性自我監護治療:當消化性潰瘍復發出現疼痛症狀時,服用全量抗潰瘍藥物至疼痛消失後即停藥。
(2)間歇療法:消化性潰瘍復發時進行4~8周正規的抗潰瘍治療或在有使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存在時服藥。
(3)維持療法:潰瘍愈合後,HZ受體桔抗劑的用量減半,進行1~2年的維持治療。有復發再正規抗潰瘍治療,無復發即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