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常識 >> 胃潰瘍離胃癌到底有多遠呢?

胃潰瘍離胃癌到底有多遠呢?

  不要輕視胃腸病

  吳主任說,消化內科最常見的病患是胃潰瘍、慢性胃炎,占了病人中的90%。深圳的年輕人因為壓力大,工作強度大,飲食與生活不規律,患上胃炎與潰瘍的較多見。而住院病人大多是潰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和潰瘍的病因基本上類似,只是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慢性胃炎如果未經治療,可能發展成潰瘍,潰瘍的症狀比胃炎重,主要是疼痛、便血、嘔血等。有些人患有胃炎或潰瘍,平時並不疼痛,只是感覺飯前飯後有點腹脹,就不大重視,不會想到要專門去看病。吳主任認為,從症狀有時很難判斷病情的輕重,必須做一些檢查,如胃鏡能直觀地看到病變部位、病變程度,必要時很方便地在檢查中取一塊組織活檢確診病情。他說不久前就有一名病人在松崗醫院做鏡檢時查出患直腸癌,趕緊做了手術,而病人之前還一直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

  吳主任提醒說,目前腸癌發病率提高了,症狀表現多是便血,有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而結腸息肉癌變幾率也較高。消化內科的原則是發現息肉就在鏡下切掉,去年他們檢查兩百例息肉病人,其中三例有息肉樣癌變。

  做胃鏡不再恐怖

  說起做胃鏡的過程,要是你以為還像以前那樣難於忍受,出現惡心、想吐就錯了,現在采用無痛胃鏡,打一針,三、五分鐘就做完了,病人醒來基本上沒什麼感覺,也不需要特別注意什麼。

  胃鏡、腸鏡檢查對醫生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要求較高。松崗醫院為消化內鏡科配置了完善的麻醉、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監測設施與復蘇設備、藥品,保證病人能夠得到及時的搶救治療,這在其他醫院並不多見。

  幽門螺旋桿菌惹禍

  不久前,上海市有關醫學機構的調查資料顯示,幽門螺旋桿菌在上海成年人中感染率已經超過60%,兒童感染率也高達50%。有關專家表示,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炎症、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萎縮性胃炎等,都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相關,它也是胃癌和胃黏膜相關淋巴結組織瘤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從口進入人體,已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母親親吻嬰兒也會感染嬰兒,嬰兒隨著年齡增大就會表現胃病症狀。防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從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和方式做起,提倡家庭以分食方式預防。

  吳主任介紹說,這是最近十年醫學界才認識到幽門螺旋桿菌是致病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根治,需要服藥一到兩周,也不用花多少錢,停藥一個月應再做胃鏡檢查,如幽門螺旋桿菌為陰性說明根治了,如為陽性還要換藥再治一個療程。治療潰瘍、胃炎本身不難,重要的是到正規醫院檢查和治療。清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潰瘍等的治愈率會提高,復發率會降低。

  胃潰瘍和胃癌

  胃漬瘍是良性病變,而胃癌則是惡性腫瘤。二者在臨床表現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潰瘍型胃癌”極易造成誤診。如何正確地區分二者,不僅關系到如何選擇治療方法,甚至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不僅醫生應該掌握區分兩者的本領,就是病人最好也要了解一些有關的知識,以免延誤治療。

  胃潰瘍多見於青壯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發作,每次疼痛可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然後有一定時期緩解,之後再發作,常遷延多年。而胃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無明顯不適。但出現上腹痛等症狀,便呈進行性加重,病情發展較快,病程也很短。胃潰瘍病人一般情況良好,食欲尚可,對藥物治療反應良好,很少發生貧血,全身淋巴結無腫大。而胃癌患者食欲較差,晚期可無食欲,全身進行性消瘦,多有貧血。胃潰瘍的疼痛多與飲食關系密切,即餐後半小時左右開始,疼痛持續幾個小時,有燒灼感,其後逐漸消失,胃潰瘍服鹼性藥物疼痛可以緩解。胃癌的疼痛無規律性,與進食無關,進食後疼痛可加重,也可減輕;疼痛性質不定,可以是鈍痛或劇疼,常有飽脹感。胃癌晚期疼痛加重,多為持續性,服鹼性藥物也不能緩解。

  二者要區分須進一步作胃液、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實驗室檢查,以及X線鋇餐、胃鏡等特殊檢查。這些檢查與病人的病史、症狀和體征,醫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