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現有充分證據表明,其發病是多因素所致,是由於致潰瘍的攻擊因子與黏膜保護因子失去平衡,即攻擊因子過強或保護因子減弱而形成。前者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藥物和其他有害物質的作用,後者主要為黏液/碳酸氫鹽屏障、黏膜屏障、黏膜細胞更新、黏膜血流量、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長因子等的改變。
胃潰瘍發病
主要是由於保護因子的削弱,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因攻擊因子特別是胃酸的分泌增強所致。其他原因如下:
(1)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液的主要組成成分,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被認為是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的結果。
(2)黏膜屏障和防御功能: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機制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防御因素被削弱,胃十二指腸潰瘍就可能發生;
(3)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原菌;
(4)遺傳因素: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具有遺傳素質;
(5)胃十二指腸運動功能異常;
(6)精神因素;
(7)其他危險因素:吸煙、藥物、飲食;
(8)與消化性潰瘍相關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腎功能衰竭、肝硬化。
臨床症狀:
一、疼痛:上腹部疼痛,可左、中、右上腹,也可以後背部疼痛為主,可表現為隱痛、鈍痛、刺痛、燒灼樣痛或脹痛,疼痛有一定的節律性,可表現為餐前痛、餐後痛、夜間痛,也有可一定周期性。
二、其他症狀:潰瘍病除上腹疼痛外,還可有上腹飽脹、反酸、嗳氣、惡心、嘔吐、燒心、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病情嚴重時可有排黑便、血便、貧血、體重下降等症狀。
檢查:
胃鏡、鋇餐、B超、腫瘤標志物、14碳-呼氣試驗、大便檢查以及血常規等。
消化性潰瘍並發症: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幽門梗阻、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