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兒厭食症易引起胃病?
所謂厭食,即指小兒較長時間的食欲不振,進食無規律、飲食不節制等,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1)食不定時:有的家長缺乏喂養知識,每餐吃得過多或太少;孩子任性,家長溺愛,經常一口一口哄著喂,邊吃邊逗,邊吃邊玩,一頓飯吃個把小時,如此吃法,小孩當就感覺不到食物的美味了。
(2)飲食無度:有的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營養。二三歲的小孩每天要吃三四個蛋,還有牛奶、魚肉等等;喝的是高熱量、高糖分飲料;孩子的飲食不加節制。這樣勢必會損傷小孩嬌嫩的胃腸,響其正常的消化吸收,造成食欲下降。
(3)零食過多:有的家長唯恐小孩餓了,經常買糖果、點心、巧克力等零食。小孩整天零食不斷,肚子總沒有空著時候,導致營養品過剩消化不良,到吃飯時,自然就乏而3l味了。
(4)精神刺激:小兒的大腦發育不全,注意力不易集中。吃飯時家長應把注意力引導到吃上來,才能使小兒大腦皮層的食物中樞形成優勢的興奮灶。但是有的家長在小孩吃奶或吃飯時逗小孩玩,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有的家長利用吃飯時間管教、訓斥小孩,使孩子處於抑郁緊張甚至恐懼的狀態;有的父母吃飯時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給孩子造成精神刺激。這樣,即使再好的美味佳肴也不易喚起小孩的食欲。
小兒長時間地進食無規律、飲食不節制,可不斷刺激胃粘膜,進而損害胃粘膜,而誘發胃病。
胃潰瘍的診斷依據
(1)慢性病程,周期性發作,常與季節變化、精神因素、飲食不當有關;或長期服用能致潰瘍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2)上腹隱痛、灼痛或鈍痛,服用鹼性藥物後緩解。典型胃潰瘍常於劍突下偏左,好發於餐後半小時到1~2小時。 疼痛常伴反酸嗳氣。
(3)基礎泌酸量及最大泌酸量測定有助診斷。胃潰瘍的基礎泌酸量正常或稍低,但不應為游離酸缺乏。
(4)潰瘍活動期大便隱血陽性。
(5)X線鋇餐檢查可見龛影及粘膜皺襞集中等直接征象。單純局部壓痛,激惹變形等間接征象僅作參考。
(6)胃鏡檢查,可於胃部見圓或橢圓、底部平整、邊緣整齊的潰瘍。根據潰瘍面所見,可分為:①活動期:潰瘍面為灰白或褐色苔膜覆蓋,邊緣腫脹,色澤紅潤、光滑而柔軟。②愈合期:苔膜變薄,潰瘍縮小,其周圍可見粘膜上皮再生的紅暈;或潰瘍面幾乎消失,其上有極少的薄苔。③瘢痕期:潰瘍面白苔已消失,變成紅色充血的瘢痕;可見皺襞集中。
具備以上(1)(2)(5)或(2)(6)項者可作胃潰瘍診斷,對診斷為胃潰瘍者須與惡性潰瘍鑒別,凡能進行胃鏡檢查者應做胃粘膜活檢予以確診。
如何從飲食上防治潰瘍病呢?
潰瘍病是一種慢性病,病程冗長,纏綿難愈,本病的飲食防治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
(l)應吃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平時以營養豐富、含渣滓少、易於咀嚼、容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如果潰瘍嚴重或有少量胃出血時,則應以流質飲食為宜,如牛奶、面糊、米粥等,這樣不僅可供給病人較多營養,而且牛奶可中和胃酸,有利止血。但要忌食肉湯、雞湯和甜食,因為它們能促使胃酸分泌,對潰瘍的愈合不利。
(2)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忌食生冷、過硬過熱的食物。油煎或油炸的食物或生冷、過硬、過熱的食物不僅不易消化,而且還會促使胃酸過度分泌,直接損傷潰瘍面。另外,太熱的食物還會使血管擴張,容易引起胃出血。而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喱、過量的食鹽、醬油、香料以及醋、酸等,糖果、咖啡、濃茶、煙類等,均可刺激潰瘍和胃粘膜,增加胃液酸度,所以也應盡量避免食用。
(3)應定時進餐,避免過饑過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要按時就餐,每餐進食量要有一個基本定量,吃得太飽會使胃負擔過重。吃得過少,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有可能引起胃壁自身消化或因潰瘍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以利消化。
39健康網( 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