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治療 >> 中醫針灸治療消化性潰瘍

中醫針灸治療消化性潰瘍

  怎樣應用中醫針灸治療消化性潰瘍?

  針灸是我國歷代醫學家與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 斗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門醫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十分悠久。由於針灸具有適應證廣、療效明顯、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數千年來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針灸主要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刺和艾灸來防治疾病的,治療消化性潰瘍也具有良好療效。現分別按照辨病治療與辨證治療兩類治療方式,將 消化性潰瘍的一般針灸治療法介紹如下。

  1.辯病治療

  取穴:中院、足三裡、內關,以選用足陽明胃經。任脈經穴為主。

  加減:若泛酸較甚者,加大沖;若胃脘脹痛而不適者,加期門、陽陵泉;若脘腹冷痛者,加氣海、關元;大便色黑或潛血陽性者,加隱白。

  治法:和胃止痛。毫針刺,一般用平補平瀉法,脘腹脹痛者可用瀉法,脘腹冷痛者可用補法,並兼加艾灸。每日或隔日1次,留針20—30分鐘,10次為1療程。

  2.辨證治療

  胃寒型消化性潰瘍

  主症:胃院冷痛,得溫痛減,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

  取穴:中院:足三裡、氣海、關元。

  治法:溫胃散寒止痛。毫針刺,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兼加艾灸。

  濕熱型消化性潰瘍

  主症:胃院疼痛有熱感,嘈雜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飲,苔黃膩,脈滑數。

  取穴:中院、足三裡、天樞、陽陵泉、曲池。

  治法:清熱利濕和胃。毫針刺,用瀉法,或平補平 瀉法。

  氣滯型消化性潰瘍

  主症:胃院脹痛,脅肋不適,暧氣頻繁,苔薄白, 脈弦。

  取穴:中脈期門、內關、足三裡、陽陵泉。

  治法:理氣和胃止痛。毫針刺,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

  郁熱型消化性潰瘍

  主症:胃院灼痛,心煩易怒,泛酸口苦,舌紅苔 黃,脈弦數。

  取穴:中除期門、曲池、內關、足三裡、行間、陽陵泉。

  治法:疏肝清熱和胃。毫針刺,用瀉法。

  血瘀型消化性潰瘍

  主症:胃院刺痛。痛處固定,音質紫暗有瘀斑,脈澀。

  取穴:中脈期門、內關、足三裡、血海、行間。

  治法:理氣活血止痛。毫針刺,用瀉法。

  陰虛型消化性潰瘍

  主症:胃院隱痛,口渴咽干,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弦細。

  取穴:中脈曲池、內關、足三裡、三陰交。

  治法:養陰生津和胃。毫針刺,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

  虛寒型消化性潰瘍

  主症:胃院隱痛,喜溫喜按,納少乏力,舌質淡,脈軟弱。

  取穴:中流脾俞、胃俞、關元、內關、足三裡、公孫。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毫針刺,用補法,可加艾灸。

  (實習編輯:陳占利)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