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35例療效觀察
內蒙古赤峰市中蒙醫院 巴圖
筆者自1995年12月一1996年12月采用內鏡下局部治療配合內服胃潰瘍丸治療難愈性胃潰瘍35例,並進行了療效對照研究,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均內鏡和病理檢查證實為良性難愈性胃潰瘍70例。隨機分為內鏡下局部治療配合內服胃潰瘍丸(稱局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32.2歲;病程5—20年,平均病程6.6年;寒性胃寶日病28例,熱性胃寶日病7例。對照組單用泰胃美(稱西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齡20~56歲,平均年齡33歲;病程5—22年,平均病程5.8年;寒性胃寶日病25例,熱性胃寶日病l0例。
1.2 診斷標准
1.2.1 西醫診斷標准:本組70例難愈性胃潰瘍符合下列3條以上者:
①多發性;
②復合性;
③潰瘍深而大,直徑>2cm;
④胃腔變形,嵴狀隆起,常伴有線形潰瘍;
⑤病程>2年以上;
⑥經H2RA系列藥物治療3個月以上不愈合。
1.2.2 蒙醫辨證分型診斷標准:根據主要症狀及舌象、脈象進行蒙醫辨證,並結合內鏡下潰瘍形態表現,將蒙醫胃寶日病分為寒性與熱性兩種。
①寒性胃寶日病:上腹脹痛或脹滿,呃逆嗳氣,食少,惡心嘔吐,喜按喜暖,進餐後或著涼時發病,燒心反酸;舌質紅胖,舌邊有齒痕,苔白膩或白微黃,脈沉細弱,細澀 或沉細弦;內鏡下潰瘍面多為薄白或厚白苔覆蓋,周邊粘膜充血、水腫較輕,其充血區域多呈斑片狀,附著稀薄分泌物或伴膽汁反流。
②熱性胃寶日病:上腹燒灼痛或燒灼感,反酸燒心,食入易痛、脹滿,口粘膩或干苦;舌質绛紅或暗紅,舌邊有瘀斑,有裂紋,苔黃膩或黃白膩,脈弦滑數或細數;內鏡下潰瘍面多為黃 白色厚苔或黑褐、污垢物覆蓋,周邊粘膜充血、水腫、糜爛較甚,其充血區域彌漫呈紫紅色,粘膜表面粗糙呈疣狀或結節狀增生,脆性增加,且易出血,附著粘稠分泌物,常伴有膽汁反流。
1.3 治療方法
1.3.1 內鏡下局部治療:
常規內鏡檢查,找到潰瘍部位,先潰瘍周圍活檢2—3塊組織,1塊作Hp檢查(尿素酶快速診斷法),另2塊作病理組織學檢查。爾後除去潰瘍表面分泌物和苔物,用2%雙氧水沖洗創面,通過內鏡注射針將泰胃美針劑(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出品)400mg、丹參注射液4ml、硫酸妥布霉素針劑8萬u注射潰瘍周邊,每次6點注射,每點注射2ml,最後直接通過塑料導管噴灑自擬的潰瘍散I、Ⅱ號(寒水石、诃子、黃連、白及、甘草、朱砂、冰片、雄黃等11味組成)1—2g,覆蓋潰瘍面上,每周1次,4次為1療程。
1.3.2 口服蒙藥胃潰瘍丸Ⅰ、Ⅱ號:
術後配口服自擬的胃潰瘍丸(寒水石、黃芪、黑冰片、蒲公英、紅花、五靈脂、大黃、木別子、沙棘、黃連、石榴、诃子、麥門冬、山奈等26味組成)治療。每次5g,每d4次、4周為1療程。寒性胃寶日病選用胃潰瘍丸I號,飯前半小時服;熱性胃寶日病選用胃潰瘍丸Ⅱ號,飯後半小時服。
1.3.3 對照組:單用西藥泰胃美片(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出品)治療。每晚睡前口服800mg,4周為1療程。
兩組治療過程中不用其他抗潰瘍及抗酸藥物,禁用洋蔥、大蒜、茶、煙、酒及刺激性食物。兩組病例均使用日本歐林巴斯GIF—XQ20內鏡及NM一3K內鏡注射針。
1.4 觀察方法
治療前後分別測血、尿、便常規及肝腎功能;治療後3d,每周治療時記錄症狀、體征及副反應;第4周末復查內鏡,觀察潰瘍愈合情況。療程結束後,分別進行6個月、18個月的隨訪,隨訪內容包括臨床自覺症狀、體征及內 鏡等項目。
2 結果
2.1 療效標准:自覺症狀全部消失,苔膜消失,潰瘍面粘膜上皮覆蓋完整,色澤紅潤或灰白色,紅腫糜爛消失為治愈;自覺症狀明顯減輕,潰瘍面積縮小50%以上或殘留少許薄白苔為有效;自覺症狀無改善,潰瘍面無明顯變 化者為無效。
2.2 治療結果:1個療程結束後進行觀察比較。治療組治愈35例(100%);對照組治愈6例(30%),有效9例(45%),無效5例(25%),總有效率75%。兩組經X2檢驗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