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治療 >> 胃潰瘍的治療周期長嗎

胃潰瘍的治療周期長嗎

在胃腸道疾病當中,胃潰瘍是很嚴重的一種,同時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很高,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飲食不規律,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導致胃穿孔,胃出血等等,那麼,這種疾病該如何治療呢?治療周期長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在醫學上,經常會有同一個詞在醫生和病患的理解不同的現象,胃潰瘍就是一個典型。醫學術語中的“胃潰瘍”僅指出現在胃的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病(PUD)”的一種;而病患口中的“胃潰瘍”則涵蓋了整個消化性潰瘍的概念,也包括了同屬消化性潰瘍的十二指腸潰瘍。這兩種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潰瘍既被歸於一類疾病,自然是有其相似之處,即都與“消化”有關。

正常人的胃內有大量的強酸性胃液,pH值在0.9-1.5之間,胃液不僅酸性強,還含有大量的消化酶,用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正常人的胃和十二指腸之所以不會被胃液所腐蝕,是因為胃壁表面有一層稠厚的粘液屏障,可以中和胃酸,因此胃酸就無法直接接觸到胃壁了,而消化力強的蛋白酶一旦離開強酸環境,就好像魚兒離開了水,變成了無用的廢物。當胃和十二指腸的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受到各種原因的破壞,就會使脆弱的黏膜直接暴露在強酸的腐蝕之下,被破壞而形成潰瘍。

從百余年前開始,人們就一直在尋找造成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壞的原因。最早認為胃酸過多才是潰瘍病的罪魁禍首。有人通過不停的給病人胃裡灌弱鹼性的牛奶治愈了潰瘍病。也有手藝精湛的外科醫生通過切除部分胃或直接切斷支配胃的神經,以此減少胃酸分泌,成功地治療了潰瘍病。表面看來胃酸確實是潰瘍病的罪魁禍首,只要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胃內的pH值,就能使潰瘍痊愈。但是為什麼所有人的胃都分泌胃酸,卻只有一部分人罹患消化性潰瘍病呢?醫生們雖然知道如何治療潰瘍病,卻對潰瘍病的發病原因仍一無所知。

幽門螺旋桿菌是潰瘍的“元凶”嗎?

半個多世紀之後,幽門螺桿的發現打破了僵局。一般的細菌都難以忍受胃內的強酸環境,但是幽門螺桿菌不僅可以,甚至還以胃為家。為了營造令它們感到適宜的居住環境,它們大肆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使得胃酸可以長驅直入,直接與胃黏膜接觸,腐蝕黏膜引起潰瘍。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似乎解答了人們長期的疑惑,但是不久以後,醫生們就發現了一些並未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潰瘍病患者。通常來說,如果某種微生物是一種疾病的病因,那麼在所有罹患該病的患者體內都應該能發現這種病原體。因此,胃內不能發現幽門螺桿菌的潰瘍病患者使醫生們非常困惑,如果幽門螺桿菌也不是引起他們得病的罪魁禍首,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誘發了他們的潰瘍呢?

很快,研究者們就找到了答案。如果這些患者的黏膜屏障不是被外來入侵者破壞的,那麼就一定是內部發生了變化,導致屏障不能發揮功能了。我們知道,分泌粘液的是胃黏膜,如果供應胃黏膜的血管狹窄,給養供應不上的話,胃黏膜不能分泌足夠的粘液,那麼就無法抵擋胃液的腐蝕,造成潰瘍了。

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譬如強的松),可以使胃壁內的微小血管收縮,使胃黏膜的血液供應不足,從而誘發潰瘍。另一些老年病人全身血管粥樣硬化,出現在心血管的硬化可能會引起心梗,出現在腦血管的則會引起腦梗,而出現在胃部的血管硬化則有可能引起胃黏膜的供血不足,引起潰瘍。

對於胃潰瘍的相關常識,小編就為您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可以幫到您哦,患者要注意合理飲食,注意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總之,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最重要。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