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金先生是某企業公司的業務主管,經常為生意上的事到處奔波,飲食沒任何規律,久而久之,落下了胃痛的毛病。每次胃病犯得厲害了,就到藥店買點口服藥來緩解一下,一種藥不止痛了再換另外一種胃藥,然而時間長了,用什麼止痛劑也無濟於事了。後來,金先生到哈醫大二院做胃鏡檢查,竟被發現患上了晚期胃癌,癌細胞已浸潤到胃壁漿膜層外面,和周圍的組織、器官嚴重地粘連到了一起。胃病很常見,但是胃疼就是胃癌?
現實生活中,像金先生這樣的胃病患者不在少數,他們總是習慣於胃痛了自行到藥店買藥自行服用,直到病情反復發作和加重,才到醫院看醫生。此類患者如果是胃癌,大約95%都是晚期胃癌。
生活中,胃疼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似乎沒啥大問題,但一檢查出胃癌,恐怕就有天塌的感覺。那麼,“胃疼”離“胃癌”到底有多遠?有沒有衡量和判斷的標准?任何疾病治療的途徑都應該是先診斷,待有明確的說法後,再給予相應的治療。金先生,就是在疾病未確診前,便根據自身症狀進行自我藥療,這種盲目性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事實上,早期胃癌的表現,類似於潰瘍病或胃炎的症狀,如反酸、惡心、厭食,隨著疼痛的加重,體重會進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貧血等症狀。
在胃疼、胃區不適或消化道不適的時候,應該及時去醫院做胃鏡、鋇透、CT、彩超及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實驗室檢查,搞清到底是啥原因。盡管許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後發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數。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復出現胃痛症狀的人,應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無規律、工作緊張繁忙,且長期吃腌制品或發霉食物的人,更應及時體檢,進行排查。需要指出的是,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認為癌前期病變。
胃癌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其定性診斷已不是問題。患者預後情況往往與胃癌發現早晚,手術是否標准、及時、規范和徹底有關。在胃癌患者的治療上,醫生有三點忠告:第一,惡性腫瘤包括胃癌,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在目前情況下,針對病因的預防,其效果並不理想。人們把針對病因的預防叫一級預防;把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叫二級預防。如能做到後者,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第二,正確規范的治療,應當以手術為首選,手術做得規范了,肯定會大幅度提高生存率。第三,患者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應該正視現實,應該有個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在臨床上發現同樣程度的惡性腫瘤,患者用同樣的治療手段,心態好的患者與心態差的在臨床效果上往往差異很大,心態越好,其治療效果越好。
有調查數字顯示,全世界胃癌發病率為13.86/10萬人,僅次於肺癌居第二位。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胃癌年患病率為30.087/10萬人,為世界水平的2倍多。目前,手術是惟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只要病人全身情況允許,又無明確的遠處轉移時,均應實施手術。對於中晚期胃癌,因其有較高的復發率和轉移率,必須積極地輔以術前和術後的放療、化療及免疫療法,以提高療效。那些未經治療的胃癌,其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僅為1年左右。
(實習編輯:陳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