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癌 >> 胃癌常識 >> 胃癌免疫學基礎

胃癌免疫學基礎

  胃癌免疫學基礎

  腫瘤是身體某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的。腫瘤一般可以分為良性及惡性瘤,良性危害小,惡性瘤危害大。惡性瘤包括上皮起源的癌、中胚葉非上皮起源的肉瘤,還有一些特殊的如神經系統起源的母細胞瘤等。所謂腫瘤免疫,主要指的是惡性腫瘤的免疫問題。

  長期以來,一般認為惡性腫瘤的生長是不受限制的,宿主對它沒有什麼抵抗能力,是沒有免疫力的。近來隨著免疫學的發展證明,宿主對腫瘤,不只有一般的抵抗,即非特異的免疫能力,而且也存在著特異性的免疫能力,也就是由於某種腫瘤的存在,宿主能產生針對性的免疫反應。首先機體有一定的預防腫瘤發生的能力,抑制細胞惡變,一旦發生了腫瘤細胞,由於它轉移播散,甚至還可能使某些腫瘤自行消退,這就是所謂免疫監視功能(Immune Surveillance, Burnet)。這是腫瘤免疫的一個方面。

  實際上,胃癌也有許多自行消退的例子。西安有一位病理教授,1966年確診為胃癌,剖腹探查發現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未能進行手術,該病人其後繼續工作了20年多年。

  但是只注意宿主對腫瘤的免疫是很不夠的,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如既然宿主對腫瘤有免疫能力,為什麼一般腫瘤的生長不能制止呢?所以還必須注意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腫瘤還有破壞宿主免疫的方面。它除了能破壞組織,吸取營養,分泌毒素對宿主的免疫能力間接破壞外,人們還發現,腫瘤具有一些辦法能針對性地對抗、抑制、破壞宿主的免疫反應,甚至使機體免疫處於麻痺,無能為力的狀態。通過這些手段,使自己不斷發展增大。所以腫瘤免疫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即

  ①宿主對腫瘤的免疫反應

  ②腫瘤對免疫反應的抑制與破壞。

  也就是說腫瘤免疫包括以宿主為一方,以腫瘤為另一方,兩方面的相互斗爭,相互適應。這種關系也是矛盾的關系,對立統一的關系。而且二者之間的這種斗爭是生死的斗爭。

  胃癌抗原

  腫瘤抗原一般概念

  有抗原存在才有特異性免疫反應,有腫瘤抗原才有腫瘤免疫。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比較起來,有兩重性,有與正常組織相同的一面,雙有與正常組織不同的一面,在形態上是這樣,代謝上是這樣,在其的組成的化學成分上也是這樣。腫瘤組織中有成千上萬種蛋白質,其中絕大部分與其起源的正常組織的蛋白是相同的,這些就不會引起宿主的免疫反應,對自體是沒有抗原性的,只有與正常組織的蛋白不同的蛋白,在正常組織不存在的蛋白,才具有抗原性,才可能是腫瘤的特異性抗原(TSA)。

  對胃癌來說也是如此,胃癌中只有與正常胃上皮細胞有差異,這種有了變異與正常不同的部分,才有抗原性,才能產生胃癌免疫。

  但是進行腫瘤移植時還有組織抗原不配合問題,腫瘤特異性抗原與組織抗原都可能引起腫瘤排斥,兩者是不容易區別的。此外有些所謂特異性抗原的特異性並不是很高的,對這一類抗原常稱為腫瘤相關抗原(TAA)。幾十年來,人們努力用化學及免疫學等方法分離提純,尋找腫瘤及胃癌特異的成分,尋找腫瘤抗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為腫瘤免疫的理論,臨床免疫診斷及治療打下了初步基礎。但是工作進展較慢,迄今還未找到真正提純的特異性抗原。大部分腫瘤及胃癌的抗原都是TAA。

  化學物質誘發的腫瘤抗原

  化學物質誘發的腫瘤抗原,雖然有強有弱,但特異性比較強,而且一般有個體差異性。即同樣的物質(如常用的甲基膽蒽)在兩個同系動物身上引起的同樣腫瘤,抗原性都有所不同,彼此不發生交叉反應。所以這種抗原用在免疫學診斷上是有困難的,但可應用於探討腫瘤的病因,如病人的某種腫瘤,若只有個體特異性,可以考慮是化學物質引起的。但也有一些例外。

  胃癌的發病率在美國較低,而亞洲人發病率高。在日本有下降趨勢,在我國仍居首位不下。據認為,尤以腸型型胃癌的發病特別與飲食有關,如腌制品,食鹽量高及亞硝胺可能是重要因素。

  化學致癌的抗原的特異性高,一般認為是特異性移植抗原TSTA(Tumor spo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主要是組織相容性抗原不同,但也有其它因素參與。  病毒誘發的腫瘤抗原 病毒誘發的腫瘤,有共同的抗原性,即同一種病毒,在不同個體誘發的腫瘤抗原性是相同的。首先病毒對宿主來說是一種異種蛋白,能引起宿主的免疫反應。因此同一種病毒誘發的腫瘤一般都有共同的病毒抗原。另一方面也表達一些其它的共同的蛋白,這是因為病毒的基因可以整合到人的基因中去,這樣轉錄、翻譯出來的蛋白就可能成為新的共同蛋白。病毒誘發的動物腫瘤很多,近來證明子宮頸癌(乳頭瘤病毒)、鼻咽部(EB病毒)、肝癌(乙型肝炎病毒)、白血病(T細胞淋巴瘤病毒)等以及某些肉瘤與病毒有關,我們在胃癌中也見到過乳頭瘤病毒E6抗原陽性。不過胃癌與幽門彎曲桿菌有一定關系,它似一種促癌因素,而患者血中可有該菌的抗體。

  胚胎抗原問題

  有的腫瘤產生胚胎時期的蛋白。如肝癌的甲胎蛋白,消化道腫瘤的癌胚抗原等。在胚胎抗原上有三個問題值得注意。

  ①胚胎抗原有沒有普遍性?

  在病理形態上,腫瘤組織有同正常組織相似的一面,又有與正常組織不同的一面(異型性)。腫瘤愈惡性,不同的一面愈明顯。人們早就注意到這種不同有一定規律,就是很像起源組織的胚胎組織,這樣正常組織變為腫瘤的過程好像又返回到胚胎組織的過程(返祖)。這種過程叫間變(形態上的)。甲胎蛋白,大量存在於胎兒的肝細胞,癌胚抗原,胎兒第8周消化道上皮開始產生,自從發現肝癌組織及病人,結腸癌,胃癌病人血清中有甲胎蛋白及CEA以來,人們就想,其他腫瘤是否也有這種情況 ,腫瘤蛋白返回胚胎對時期蛋白(抗原間變)的現象是不是一個規律?假若是這樣的話,腫瘤的免疫診斷學將有一個很大的發展。

  ②胚胎蛋白對自身是不是抗原?

  一般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當成腫瘤抗原,實際上它們是否抗原,對病人有無免疫性尚成問題。從理論上看,按細胞株選擇學說(Burnet),胚胎蛋白在胚胎時期一出現,與它有關的相應的免疫活性細胞就被其破壞或被其抑制,從而在出生後一般不再發生免疫反應,也不應再起抗原作用了。實際上,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有沒有相應的抗體。

  ③特異性問題

  胚胎蛋白的特異性是相對的,不是只有在腫瘤病人才出現,如甲胎蛋白是由肝癌細胞產生的,但正常肝髒增生的細胞也可以產生少量。肝炎、肝硬化的肝細胞增生活躍,產生的還要多些。所以這之間的差別只是量的差別,不是質的差別。但是肝癌產生得特別多,所以仍有診斷意義。癌胚蛋白對消化道腫瘤的特異性就更差一些,消化道其他疾病,甚至正常人血清中也或多或少存在,有時與腫瘤病人相差不大,所以用作免疫學診斷是不可靠的。總之胚胎蛋白或抗原只能屬於腫瘤相關抗原(TAA),沒有嚴格的特異性。

  胃癌抗原各論

  目前發現的胃癌抗原的特異性都是相對的,所以都屬胃癌的相關抗原TAA。這些抗原大部分屬於胚胎抗原,關於它們的提取純化,首先要把胃癌細胞粉碎,一般按蛋白、糖和脂肪的性質,用一定的技術路線,經提取、層析、電泳、離心等步驟去進行,近來由於胃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可利用它對相應抗原進行親合層析純化。

  癌胚抗原

  遠在1965年Gold 及Fredman最早從結腸癌組織中分離出一種蛋白。糖蛋白的抗原多系細胞表面糖蛋白變異而產生的。後來發現消化道腫瘤時CEA都增加,甚至乳腺癌,肺癌時也增加,結腸癌的陽性率為30%∽70%之間,早期胃癌檢出血中陽性率為4.5%,一般胃癌的檢出率可高達55.2%,胃癌時胃液中CEA的陽性率會更高。經過手術的多數胃癌患者,血中CEA的水平在術後2周內恢復正常,所以檢測CEA對評價手術效果和監測復發具有一定意義。

  鞘糖脂抗原(MGAgS)

  腫瘤表面往往存在著復合糖的變化,糖蛋白是一個方面,糖脂的變化更是極其重要的。過去在胃癌中就有人發現各種糖脂,糖脂可因合成阻斷而堆積過多;或因糖脂合成有關的酶發生改變,而產生異常糖脂;也可能因為原來隱蔽的糖脂出來。樊代明及張學庸等制備了許多胃癌單克隆MG系列抗體,用這些抗體,張積仁等通過親合層析純化了一批抗原,為MG-Ag鞘糖脂糖原。利用這些抗原建立了幾種可用的胃癌診斷方法,如刀豆素-單抗酶聯免疫吸附(ConA-Mab ELISA)法即其中一種。利用植物凝集素(刀豆素)與糖鏈某種糖基特異性的結合,抗糖鏈的單抗也可以與糖鏈結合,利用它們共同與糖鏈結合的能力建立起來的夾心法ELISA,用以檢測胃癌中與該單抗有關的抗原,胃癌病人陽性率為41.4%∽63.6%,假陽性率4.4%∽13.7%.繼而李耕等又建立了免疫放射檢測,用四個MG單抗多位點檢測有關抗原,檢查了250胃癌病人的血清,陽性者148人,陽性率為52.9%,,假陽性為4.6%。

  CA19-9

  Koprowski制備了一株單克隆抗體,針對結腸癌細胞株(SW1116),名為1116NS。它的相應抗原是一種與Lewis血型抗原相關的唾液酸苷脂和粘蛋白(CA19-9),屬酸性糖脂類。這種抗原的檢測對胰腺癌血清學診斷陽性率為80%∽90%價值較大,CA19-9陰性者基本上可以排除胰腺癌。對膽囊、膽道腫瘤的陽性率也高,但對胃癌的陽性率僅25%∽30%。此外,膽質性肝硬化的病人假陽性可達50%,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假陽性也可達30%,所以CA19-9陰性對排除胰腺癌有較大意義。

  與CA19-9相似的抗原是CA50,它也是一種單抗識別消化道腫瘤的抗原,這是一種酸性糖脂糖蛋白,主要對胰腺癌,膽囊癌陽性率高,交叉反應也與CA19-9類似。

  涎酸化的Lex 和Lea

  血型Lewis抗原在消化道腫瘤病人中有較高表達,有人用兩種Lewis的單克隆抗體對腫瘤病人血清進行Lewis抗原的檢測,結果胃癌43%,結腸癌39%,肺癌50%,乳腺癌18%,但假陽性高達14%。

  YH206 和Musell

  YH206和Musell是兩種胃腸道腫瘤的相關抗原。用YH206對各種癌症病人的血清進行檢測,胃癌為34%,結腸癌12%,胰腺癌44%,膽囊癌33%,總陽性率為30%。健康人假陽性3%。用Musell檢測的陽性率為41%。與CA19-9聯合應用,對胃癌診斷陽性率可達83.3%,但是假陽性率也有16.7%。

  CL-2,PS-7,10

  我國學者袁玫制備了特異性較好的胃癌單克隆抗體,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該單抗CL-2,PS-7,10的相應抗原在胃癌病人有較高的陽性表達,分別達到60.2%,51.6%和69.8%。聯合應用胃癌檢測的陽性率達96%,正常人為8%,對胃癌診斷有一定價值。董志偉所制備的胃癌單克隆抗體MGC-803,特異性甚好,也有其相應的胃癌抗原。

  其它胃癌抗原

  文獻上報告的胃癌抗原還有很多,不能一一贅,如CA125,酸性糖蛋白(α1-AGP,TTAP,LAP等,對胃癌的檢出率都好。張蔭昌等制備的83YH2可在細胞上檢測其相應抗原,特性異也較好。)

  總之,上面所述的這些胃癌抗原,在胃癌時明顯增高,臨床檢測陽性率也不低,但它們都是胃癌相關抗原,因而特異性較差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胃腸腺化生,慢性胃炎的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時,這些抗原在免疫組化等方面都有一定表達;二是與消化道其它腫瘤,甚至消化道以外的腫瘤,如乳腺癌,肺癌等均有交叉。這些抗原陽性時提示有胃癌的可能,必須結合臨床材料才能得出適應的診斷。以上特點在其它髒器的抗體也基本如此。

  再者這些抗原絕大部分都屬於癌胚抗原,機體本身多不發生明確的免疫反應,故無抗體形成,所以病人對胃癌的免疫能力是有限的。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