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不是小病,但是很多人卻把它當做小病來治。認為吃點胃藥就能完事,其實,是害了自己。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那麼,養胃存在哪些誤區呢?
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現代人由於工作忙碌、精神緊張,養成不規律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導致很多人患有胃病。因此,護胃對於現代人來說極為重要。為了確保胃部健康,一場保“胃”戰就此打響,正確養胃護胃首先要避開護胃誤區。
誤區一:只喝粥就能養胃?
若是三餐全都喝粥真的對胃好嗎?專家回答道:“粥確實容易消化,對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有幫助,如胰腺炎緩解期喝粥有幫助。但一日三餐喝粥,營養狀態不好,品種也太單一,粥消化很快,胃很快就排空了,人處於饑餓狀態的時間太多,會影響胃病的恢復。”
她建議,胃病患者應少量多餐,在正餐之間加點心餐,但切勿吃得太多,否則會引起腹脹、腹痛;另外,不要全吃粥,飯面都行,米粉類、澱粉類含量過高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盡量少吃。食物要相對清淡,不要刺激性太強,如油炸、酸辣等應少吃。
誤區二:胃痛是小事,忍忍就沒事?
專家認為,這種想法肯定是不正確的,“如果偶爾一次胃痛,或有明確的誘因,用藥應付就行,如果經常發作肯定不是小事情。年紀大的患者即使偶爾發作,可能也是患病的征兆表現,千萬別不當一回事。”據了解,現在很多人很關注自己的健康,每年定期體檢可提前發現健康問題,行無痛胃腸鏡體檢時,往往能發現隱匿的消化道疾病。
專家建議,年輕人胃痛偶爾發作問題不大,但50歲以上從來沒做過胃鏡者若出現胃痛不適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特別是出現以下“報警症狀”:消瘦、黑色大便、貧血、頑固上消化道不適等,一定要到醫院來就診。
“至於藥店推薦用藥,年輕人偶爾采用這種方式或許可以,買藥服用後可以應付一時的胃痛。但這種方式或許會掩蓋其症狀,其實並非痊愈,後期可能會反復發作。”專家不贊成自己到藥店買藥治胃痛,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看病。
誤區三:胃病只要養就好了?
專家表示,“三分治七分養”這句話講的並不假,“胃病是慢性病,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慢性胃炎、功能性胃病,調理、飲食、作息時間調整等養胃措施是有用的。但只注重治或養一個方面太極端,我不贊成這種觀念。”
有些胃病患者做了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問題可以只注重“養”,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但如果是潰瘍、彌漫性炎症、萎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則要到醫院規規矩矩先“治”後“養”。
誤區四:喝酒前喝奶制品能養胃?
喝牛奶或酸奶確實比空腹喝酒對胃更有幫助,特別是飲用高度數酒。吃東西比空腹喝酒對胃的損傷小得多,可提前中和胃酸,乳制品提前在胃內塗上保護層,可減少酒精對胃的直接刺激。“但這種說並不是絕對的,乳制品可以起很有效的作用,然而液體在胃內排空快,酒精對胃部仍有影響,只是影響較空腹飲酒較小而已。酒精吸收入血後到達肝髒及其他部位,這個過程中仍有很大傷害。所以,提前吃比不吃好,但不能認為這樣有保護後就肆無忌憚。經常喝酒肯定對胃有損傷。”
目前,利尿劑、胃黏膜保護劑都被很多人視為解酒藥,但這些藥物仍是被動保護手段,雖有一定幫助,但不能隨意放開喝,特別是高度數的酒,對胃和食管腐蝕性強,間接吸收入血後有損害。專家建議大眾喝低度素的酒,如紅酒、娘酒,不建議喝大劑量、高度數的酒,並避免空腹喝酒。
誤區五:養胃只吃素菜?
專家認為,吃素養胃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各種肉類都可以食用,魚肉、蝦均可,但豬肉、牛肉、雞肉要炖爛些,不要太油膩。總的來說,是否能食用肉類取決於人們的烹調做法,刺激性太強的菜肴不建議服用,如水煮牛肉、酸菜魚等,盡量做得清淡些問題不大。
“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來說,單吃蔬菜和糧食,不吃肉類容易導致氨基酸缺乏,如果不是素食主義者或禁忌症情況的話,不主張偏食、單品種的飲食,要營養全面。素食者動物類飽和脂肪酸攝入不均衡,蛋白質會偏少些,雖整個營養足夠,但營養裡一種成分可能不夠均衡。吃素養胃不對,蔬菜是粗纖維食物,即使有利於腸道排便,但對胃是不好的。”
誤區六:喝茶能治潰瘍?
關於胃潰瘍患者能否喝茶的疑問,專家是這麼認為的,“胃潰瘍患者不能空腹喝茶,不主張喝茶,特別是濃茶,但不是絕對禁忌。熟茶類如普洱茶、紅茶,對胃有一定幫助,但不要空腹喝,因為有茶鹼,對粘膜有刺激。綠茶的茶鹼成分高,對胃黏膜刺激傷害最大,不建議空腹喝綠茶,特別是本來有潰瘍的患者更不好。喝茶注意三原則,餐後喝、選品種、喝淡些。”
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合並幽門螺桿菌(HP)感染幾率很高,胃潰瘍患者在根除HP過程中,喝茶、喝酒、抽煙或影響根除細菌的療效,會抑制細菌的生長。在細菌繁殖最強烈、活動最強的時候殺菌效果最好,如果喝茶容易導致細菌潛伏藏匿於胃黏膜下,殺菌效果較差。
(文章來源於9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