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們常說的胃病,一般是指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總稱。經常發生於40~5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環境、飲食、藥物、細菌感染等以及吸煙,過度酗酒都可引起。
得了胃病飲食上要注意些什麼?
一、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二、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三、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四、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
五、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六、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溫馨提示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經全面檢查確診後進行系統治療,並配合精神方面進行調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機器,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對黏膜造成機械性的損傷,保持有節制的飲食是治療胃病的關鍵。另外,高度精神緊張也是胃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機、建築工人、辦公室工作人員等的胃病發生率都很高,所以這些人更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精神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