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胃潰瘍是多發病、慢性病,容易反復發作,要治愈需要較為艱難持久的過程,但是以潰瘍為例,其實90%~95%患者經過有效治療可以治愈,關鍵在於患者能否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以及做好自我保健。”廖振爾介紹,堅持長期服藥是治療胃病的首要保障。以胃潰瘍來說,要使其完全愈合,必須堅持長期服藥,特別忌諱症狀稍好轉便驟然停藥。“一般來說,一個療程要服藥4~6周,疼痛緩解後還得再鞏固治療1~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對於很多吃藥沒耐心的男病人來說是個不小考驗。”廖振爾表示。
專家提醒,很多男性患者不了解消化道疾病用藥治療的慢性過程,常常在用藥1~2周後因自感症狀好轉或消失而自行停藥,從而導致療效打折,胃病反復發作。
“所以,我們特別提醒男性患者,一定要遵醫囑服藥,切忌中途自行停藥。”廖振爾強調。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廖振爾教授看了很多年的門診,見過無數病人,他留意到一個現象:對於胃病這種“大眾病”,女性稍有不適便會去醫院,而男性往往是出現胃部大出血等“大事件”時才會去醫院。“胃炎久治不愈可能產生癌變。”他提醒粗枝大葉的男性患者,應留意胃部的小征兆並及早就醫,同時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控煙。
“通常我們說的胃病其實是許多病的統稱。”廖振爾表示,這些疾病都有著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嗳氣,甚至惡心、嘔吐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以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為主。”
飲食不規律、煙酒過度、不及時治療……這些都是產生胃病“老病號”的誘因。“從臨床情況來看,男性、女性發生胃病的幾率差不多,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廖振爾表示。但細心的他多年來觀察發現,“登門造訪”的女性患者遠遠超出男性患者,而且呈現出一個典型特點:女性往往只要胃部小小不適就願意在第一時間就診,一旦醫生確診就能自覺規律服藥,對慢性胃病展開長期治療;男性患者則大多是在急性胃炎爆發或慢性胃炎急性發作期、疼痛難忍時才倉促就醫,對藥物依從性不高,一旦情況好轉很可能中途放棄吃藥治療。
他指出,目前門診就診情況顯示:女性患者與男性患者就醫比例為4∶1,遠遠超出兩者胃病的發生比率。
胃炎+幽門螺桿菌可引發癌變
“胃炎、潰瘍等長期發作、久治不愈,再加上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可能引發癌變。”廖振爾提醒患者應高度重視胃病。第四次國際胃腸病學術會議的有關資料也顯示,估計有90%以上的胃炎、95%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均與感染幽門螺桿菌有關。
據了解,胃炎患者同時感染幽門螺桿菌,可導致胃黏膜萎縮,發生異型增生和癌變的機會會增多。所以,在治療胃炎的同時,預防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就顯得格外重要。專家認為,飯前便後洗手、盡量吃高溫加熱的熟食、喝開水等都能有效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而聯合應用抗生素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有效措施。
抽煙可降低胃病的治愈率
廖振爾表示,吸煙對胃病的治療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可能加重胃炎、潰瘍病情,且不利於胃炎、潰瘍病的愈合,“突出表現在導致膽汁反流從而破壞胃黏膜上。”他說。
據了解,吸煙對胃病的影響主要有三點:
增加胃病的發病率。研究發現,吸煙者潰瘍病的發病率是非吸煙者的2~4倍。
降低胃病的治愈率。研究表明,給吸煙和不吸煙的兩組慢性胃炎或潰瘍病的患者使用同一種藥物治療,非吸煙組的治愈率為90%,而吸煙組的僅為63%。
容易引起胃病復發。對上述兩組患者停藥一年後作比較,非吸煙組復發率為53%,吸煙組為84%。
廖振爾建議,煙民們在胃病治療用藥階段應盡量控制吸煙。
特別提醒
專家指出,留意以下信號可幫助患者判斷是否有胃部不適,以便及早就醫。
胃痛:有時飯前痛,有時飯後痛,有的人在半夜三更痛。胃痛的感覺可能不劇烈,而是鈍痛、壓痛或悶痛,胃痛的部位在心髒部位以下至肚之間。
胃脹:感到胃部發脹,食物不消化,或者脹氣,胃口堵,食物下不去。
反酸:胃酸過多,經常反酸,有胃酸從胃裡泛起或滿上來的感覺。
燒心:胃黏膜充血、胃酸過多,均會造成燒心的感覺,主要是胃部灼熱、發燒的感覺。
惡心嘔吐:慢性胃炎患者往往有惡心等症狀,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惡心嘔吐表現更為突出。
胃寒:許多胃病患者不敢吃冷、涼的食物,或天氣一變冷,氣溫下降,胃就疼痛、拉肚子。
食欲不振:沒有食欲,吃不下,或看到食物,想吃又不敢吃。
無精打采、氣色差、睡眠差:胃病患者往往面帶病容,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香,工作效率下降,對許多事物失去興趣。
消瘦:有些胃病患者,感覺胃口還可以,也能吃飯,但就是人一天天消瘦,體重下降,這說明消化功能不好,雖然吃了,但沒有充分吸收。
口臭、舌苔發黑:胃病患者常見口臭、口苦、舌苔發黑等症狀,同時伴有胃痛、胃脹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