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草湯:三葉鬼針草60g,蒲公英30g,敗醬草15g,川楝子10g,元胡10g,白芍20g,甘草3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食管炎、胃炎。
(2)白藥藕粉糊:雲南白藥1g,純藕粉2匙。先取藕粉加溫水少許,和勻後再加冷開水調勻,在小火上加熱成糊狀,再入白藥、白糖適量拌勻,臥床吞咽取仰、俯、右、左側位,各含一口,使藥充分作用於患處,1小時內勿飲水。適用於食管炎、贲門炎。
(3)吞咽困難,咽部附近有火熱感,可用好醋煎半夏9g。煎30分鐘,留醋取出半夏,趁熱打入雞蛋,攪勻服下。日一次,晚間睡前服。
(4)石見穿、半枝蓮、急性子各15g。水煎服,用於吞咽困難。
(5)雞蛋殼適量,焙干研末,每次3g,日2至3次,開水送服,可治吞酸。
(6)吳茱萸、元胡、川楝子各9g。水煎服,用於胃寒嘔吐者。
(7)白蔻仁、蘇葉、代赭石各9g。水煎服,用於胃寒嘔吐者。
(8)生梨、西瓜,任選一種適量吃,可和胃止嘔。
(9)厚樸花、玫瑰花各6g。開水沖泡頻飲,可用於痞滿胸痛者。
(10)硼砂60g,沉香10g,火硝30g,礞石5g,硇砂6g,冰片10g,共為細末,每次含化1g,緩慢吞咽,有通管止痛作用。
(11)竹瀝30g,開水沖泡,日2次,用於痰多胸悶者。
(12)新訂人參海水散:紅參、海藻各60g,水蛭90g。共為細末,分作70包,每次1包,日2次開水沖服。適用於吞咽,惡心嘔吐等症。
(13)綠豆、粳米適量,熬成稀粥食用,有清熱降逆的作用。
(14)保和丸,或香砂六君子丸(成藥),每次6--9g,日3次,用於脾胃虛寒嘔吐。
(15)代赭石15g,灶心黃土30g。水煎2次,取上清液分服,有止嘔和胃的作用。
(16)蘇葉9g,萊菔子9g。水煎服,用於痰濕中阻之胸脘痞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