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人體站立時,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緣垂墜於盆腔,胃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
分先天性和後天性
先天性胃下垂
多見於皮膚蒼白、體型瘦長、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腹壁松弛、腹肌薄弱者。患者常可並發其他內髒(如腎、肝、脾、橫結腸、子宮等)下垂。
後天性胃下垂
多與慢性消耗病合並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後;為其他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潰瘍病的並發症等;或腹肌松弛、腹壓降低,如婦女多次生育,腹部腫瘤切除術,體重突然減輕;或胸腔內壓增加,如長期咳嗽、氣喘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輕度胃下垂患者一般無不適感覺,下垂明顯者,常有腹部不適、飽脹重墜感,每於餐後、站立或勞累後症狀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嗳氣、便秘等現象。胃下垂嚴重時,可同時伴有肝、腎、結腸等內髒下垂的現象。
診斷胃下垂可進行X線鋇餐造影,顯示無張力型胃:胃體呈垂直狀,蠕動無力,胃內滯留液較多,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超聲波檢查可見胃的下緣下移入盆腔,一般以胃在髂嵴連線4厘米以上視為正常。按下垂的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在髂嵴連線以下5到8厘米為輕度下垂,9到12厘米為中度下垂,13厘米以上為重度下垂。
胃下垂的治療主要是應用胃腸動力藥輔以對症療法。有易患體質的人要做到“未病先防”,剛剛發現的患者,要防止病情加重,促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