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酒精對胃損害的研究最早在1833年,美國外科醫師Beaumont對因槍傷而造成胃簍的患者通過瘘管觀察發現,過量飲酒後,胃黏膜出現充血性片狀紅斑,糜爛和炎性滲出。
酒精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人們飲酒後,乙醇首先在胃內儲留,與胃十二指腸黏膜直接接觸。正常的胃黏膜表層上皮細胞和胃小凹清晰可見,分布很均勻,酒精能導致黏液變薄,粘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微血管內皮損傷、栓塞,組織缺血血氧壞死,從而引起胃黏膜糜爛或潰瘍形成。
專家提醒愛喝酒的朋友,如果一定要喝酒的話,盡量喝20度以下的酒,因為酒精濃度低於20的酒對胃黏膜的損害相對要小一些。濃度大於40%的酒精易致糜爛性胃炎和消化道出血,尤其在同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者吃止痛藥時,酒精對病人損傷會加重,老年人喝中高度酒損傷也更加嚴重。
專家認為,醉酒後吐出來比較好,因為酒精伴隨食物吐出來,就會減少酒精對胃的傷害,消化掉了的話傷害則已經造成了。
預防酒精對胃損傷主要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不喝酒,徹底免除胃受酒精傷害,這是治療酒精對胃的損害的最理想狀態。
第二層面,少喝酒,喝低度酒。在一些不得不喝酒的場合,應該減少喝酒的頻率,盡量飲用低於20度的酒。
第三層面,在喝酒之前食用胃粘膜保護劑,減少酒精的損害。常用的黏膜保護劑包括達喜、硫糖鋁、麥滋林、替普瑞酮、惠加強、瑞巴派特等。大量研究證明,使用過胃黏膜保護劑後,酒精對胃的損害會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