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常識 >> 胃病專家談慢性胃病的防治需知

胃病專家談慢性胃病的防治需知

  慢性胃病屬中醫胃脘痛、嘈雜、吞酸等范疇,現代醫學稱之為:“淺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等。

  一、慢性胃病有傳染性嗎?

  慢性胃病遷延難愈的原因,自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巴裡·馬歇爾和羅賓·沃倫首次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病的主要細菌,具有傳染性及家族性傳染,餐食具、嚼食喂養、接吻均可傳染,並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公認“幽門螺桿菌”(世界統稱HP)。我國1994年在浙江富陽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農村總體HP感染率49.57%,發病率為10%;家庭成員中有一人患胃病,其家庭感染率為70.35%,並將HP列為物質的范圍,它的傳染及危害已引起醫學的廣泛重視。

  二、何謂“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呈螺旋形、微厭氧的細菌,它們寄生在胃幽門、胃窦等附近,所分泌的有害毒素可以破壞胃黏膜,導致胃萎縮甚至發生惡性病變。幽門螺桿菌被認為是胃癌的一個高危致病因素。實驗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可引起細胞過度增殖,使DNA易受損傷;幽門螺桿菌還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過度表達及基因突變等因此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一個啟動因子。

  三、慢性胃病的形成

  “幽門螺桿菌”(HP)經口腔感染入胃而發病,(1)胃粘膜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糜爛、皺壁粗大,胃泌素釋放增加,胃酸增加,潰瘍形成。(2)HP 對胃內腺體損害或長期大量服用抑制胃酸藥,使胃內環境鹼化,腺體萎縮等。

  四、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胃病症狀

  感染HP後大多數患者表現隱匿,無細菌感染的全身症狀,也常無胃炎的急性期症狀,臨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表現就診。從吞食活菌自願者試驗結果可見,感染先引起急性胃炎,未治療或未徹底治療,而發展為慢性胃炎。急性感染潛伏期2~7天,胃鏡下表現為胃窦急性充血糜爛,組織學檢查黏膜層有充血、水腫及中性粒細胞浸潤,症狀可表現為腹痛、腹脹、晨起惡心、反酸、嗳氣、饑餓感,重者出現嘔吐。臨床表現無特征性,常見上腹部疼痛、不適、飽脹、嗳氣等上消化道症狀。胃和十二指腸潰瘍(GU&DU)的發生、

  五、胃病的治療成果

  胃病的治療應該首先進行中醫辨證和幽門螺桿菌檢測,然後針對病因確立治療方案。對(HP)感染患者顯然胃酸中和劑、胃酸抑制劑、胃粘膜保護劑,均不是治本之法,針對“幽門螺桿菌”致病病因中醫辨證治療有很大優勢。1994年我們研究組對該病進行了,中醫藥《胃大康膠囊治療胃腸潰瘍以及幽門螺桿菌抑菌實驗研究》突破性成果。能清除(HP),調節胃酸、療效優於同類產品,並獲國家專利。

  六、治療中應注意的事項

  慢性胃病,胃內大致形成高酸性和低酸性兩大環境。

  (1)低酸性環境,久病胃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多見於萎縮性胃炎,在患病與治療中應忌食鹼性食品(如燒餅、油條等),更不可服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雷尼替丁、洛賽克等),多服稀粥、蘿卜等。晨起前仰臥曲膝、復手揉腹易於胃液分泌,食物運化、功能增強。

  (2)高酸性環境,多見於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腸潰瘍等,在患病和治療中應忌食酸性、刺激性食物如:“糖、醋、酒、辣椒、玉米面、涼點心、涼肉。以及感冒西藥、解熱止痛類、激素類、降壓類、降糖類等西藥”。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