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常識 >> 消化道患病 莫“談鏡色變”

消化道患病 莫“談鏡色變”

  內鏡檢查是發現早期消化道病變的重要手段。在胃癌高發的日本,由於醫生及民眾對這一檢查手段的重視,不少胃癌都能及早發現,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然而,在我國至今仍有許多人對這一檢查存在明顯的排斥心理,怕痛,怕在檢查過程中被感染。專家指出,這些擔心大可不必,有胃腸癌家族史,或長期腹痛、便血,以及年齡超過40歲的消瘦人群,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內鏡檢查。

  現象:消化道病患大多“談鏡變”

  30歲的張群由於工作原因經常要應酬“拼酒”,最近又出現“胃出血”,為“清查”其胃部病變情況,醫生給他開了胃鏡檢查。一聽說要將一根下端帶有“鏡子”的小管從口中插到胃裡去照一照,小伙子居然嚇得拔腿就跑。好不容易被女朋友拽回來,他卻求著醫生說開點藥吃就行了,弄得醫生哭笑不得。

 

什麼藥治療腸胃病?

  不少人對包括胃鏡在內的消化內鏡存在很多誤解,總認為非得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迫不得已時才需要做胃鏡檢查。對內鏡檢查的排斥和不重視已成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胃癌為例,有資料統計,目前我國胃癌患者發病率僅次於日本,每年新增40萬人以上,占全世界該病新發患者總數的42%。我國每年死於胃癌的患者有30萬人左右,占全世界死於該病患者總數的44%,不少患者一經發現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自然很不理想。這一檢查項目在胃癌高發的日本如今已成為體檢的普通項目之一,即使沒什麼不適症狀的人,到了40歲以上也會例行內鏡檢查,不少早期胃癌的患者因此贏得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釋疑:無痛不感染,內鏡檢查不可怕

  平常吃魚不小心吞點骨頭都會不舒服大半天,如果直接拿跟管子插進口中直達胃腸,那種感覺恐怕比“如鲠在喉”還要難受吧?一家醫院頂多就那麼十幾根管子,今天張三用,明天李四用,如果哪個體內有病毒、細菌,會不會互相感染、很不安全啊?上述顧慮正是困擾人們接受內鏡檢查的最重要原因。

  其實插入胃鏡跟魚刺卡喉完全是兩碼事,胃鏡鏡身極為光滑,而且入鏡前還會塗上潤滑劑並對患者的咽喉進行局部麻醉,不會有卡在“肉”裡的感覺。做普通胃鏡檢查(不施鎮靜/麻醉)時,有些患者會出現干嘔現象,這只是咽喉對異物經過時的正常反應。

  目前許多醫院都開展了無痛的內鏡檢查,在入鏡前為患者靜脈注射鎮靜劑或麻醉劑,患者躺在檢查床上睡一小會兒,醒過來之後檢查就已完成了。

  至於感染的顧慮更是多余的。內鏡及其相關附件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用完“洗洗刷刷”又給下一個人用。正規的醫院都有嚴格的消毒制度及消毒滅菌操作規程,所使用的內鏡及其附件在為患者檢查前都已進行了徹底的消毒滅菌處理。

  提醒:早期胃腸癌,五年存活率90%以上

  由於競爭激烈,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都越來越大,再加上不定時進餐、過量飲酒等不良習慣,人們的胃腸道變得越來越“脆弱”,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胃痛、胃脹、泛酸、燒心,甚至出現便血等症狀。上述損害因素的持續存在,對胃腸道黏膜肯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會不會發生什麼病變呢?做個內鏡檢查就能一目了然。

  早期胃腸道的癌症很多都沒有明顯的症狀,進行基因、生化或免疫等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並不高,不容易發現。但在內鏡下,消化道黏膜的隆起、糜爛、增厚等多種形態學上的改變都可被發現並可及時取樣送檢,這對早期癌症的發現和確診非常有利。因此,無症狀內鏡檢查應被視為早期診斷的一個重要手段加以重視。

  小編推薦:幾種常見的胃癌診斷方法>>

  若能早發現並得到正確的診療,早期胃癌及腸癌的五年的存活率均可達90%以上,而晚期癌手術後存活能過5年的卻不超過10%。

  小貼士 查前查後有講究

  接受內鏡檢查最好提前預約,並事先做好檢查准備。比如,做胃鏡要從檢查前一天晚上9時後就停止進食。上午做腸鏡則在檢查前一天晚上8時就要吃瀉藥,將腸道清洗干淨;若是下午做,則在檢查當天早上9時吃瀉藥。

  另外,接受咽喉部局麻者做完胃鏡檢查後,只要覺得喉嚨不麻了,飲水不嗆了就可以進食,但若在檢查時取了活檢,最好2個小時後再進食,食物以細軟的半流質為主,並且要溫而不燙。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