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經常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但缺乏特異性,故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診斷不能單純依靠臨床症狀和體征,而應以胃鏡檢查和組織活檢加以確診。實際上,臨床中許多疾患均可引起上腹部疼痛,慢性淺表性胃炎應注意和這些疾病相鑒別:
(1)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上腹部疼痛有一定季節性、節律性、周期性;疼痛常與進食有關。胃潰瘍疼痛多為餐後半小時發生,1~2小時後逐漸緩解。而饑餓時疼痛、進食後緩解者多為十二指腸潰瘍;常伴有反酸、嗳氣等其他消化不良症狀。
(2)胃癌:腹痛無規律,隨病情發展可呈持續性,難以緩解。同時患者可出現食欲減退、消瘦、貧血、嘔吐、黑便、上腹部腫塊,甚至惡液質等症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3)胰腺疾患:慢性胰腺炎可有上腹部隱痛或鈍痛,有時放射至腰背,也可呈急性發作的劇痛,隨病程的進展,腹痛可逐漸加重;此外慢性胰腺炎可有消化不良、脂肪瀉、糖尿病等內外分泌功能受損的表現。胰腺癌腹痛為上腹部、臍周或右上腹部陣發性或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絞痛或鈍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臥位或前傾位時疼痛減輕。胰頭癌黃疸多見,還可有消瘦、腹水、血栓性靜脈炎等。B超、逆行胰膽管造影及CT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肝髒疾患:肝炎的腹痛可為右上腹或右脅下隱痛、刺痛、脹痛,多為間歇性。疼痛與進食無明顯關系,疲勞後易出現,腹部觸診肝髒腫大,有壓痛。肝癌的疼痛常呈進行性加重,開始為間歇性,後轉為持續性,常固定於某一部位,局部有時可扪及腫大、質硬的肝髒或腫塊。肝膿瘍常呈持續性脹痛,可局限於某一部位,壓痛點明顯,可伴有發熱、白細胞升高等全身症狀。B超檢查及肝穿刺可明確診斷。
(5)膽系疾患: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常呈慢性右上腹部隱痛或脹痛、嗳氣等,多於脂肪餐後誘發或病情加重,一部分病人膽囊區有局限性壓痛,或可扪及腫大的膽囊,或同時伴有黃疸。B超及膽道造影可有助於診斷。
(6)其他:急性闌尾炎早期可出現上腹部疼痛,數小時後轉為右下腹痛。老年人不典型心絞痛、心肌梗塞有時亦可出現上腹部疼痛,極易被誤診。
由上可知,上腹部疼痛可出現在許多疾病過程中,故切不可根據上腹部疼痛就盲目診為淺表性胃炎,而應對病史、症狀、體征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後作出明確診斷,方可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