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解放軍總醫院等6個醫院報告經5~8年的隨訪觀察淺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轉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20 .7%)。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致病與加重因素。
(2)遺傳因素:根據varis調查,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親屬間,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惡性貧血的遺傳因素也很明顯。有親戚關系的發病率比對照組大20倍,說明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金屬接觸:鉛作業工作者胃潰瘍發病率高,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發現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也增高。polmer稱之為排洩性胃炎。除鉛外很多重金屬如汞、碲、銅及鋅等對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4)放射: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粘膜損傷甚至萎縮。
(5)缺鐵性貧血: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系密切,badanoch報道缺鐵性貧血50例,正常胃粘膜、淺表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貧血引起胃炎的機理尚不明了。有些學者認為胃炎是原發病,因為胃炎胃酸低致鐵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貧血;另一種意見認為先有貧血,因為身體內鐵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響而容易發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病等對胃的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狀和體征,胃粘膜染色也證實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內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瑞金醫院報道91例萎縮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並慢性肝炎。所以慢性傳染病特別是慢性肝病對胃的影響值得注意。
(7)體質因素:臨床統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年齡愈大,胃粘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8)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空腸吻合術後,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並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並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9)免疫因素: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粘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近年來發現少數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它是細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體,屬ig g系。部分萎縮性胃炎患者體外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和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有異常,提示細胞免疫反應在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上也有重要意義。
(10)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層及上皮細胞中首次分離出hp。此後眾多學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在 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養出hp,繼而發現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關關系。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此外;諸如飲食不當、長期嗜煙酒、濫用藥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樞神經功能失調,使胃粘膜受損,以及胃大部切除術後,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區切除,致使胃粘膜營養障礙等,均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發生萎縮、炎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