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胃炎治療 >>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治療

王紅玉 2005-12-13 13:09:34 中華中西醫雜志 2004年6月第5卷第12期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萎縮變薄,腺體減少或消失為特征的消化系統疾病,屬中醫胃痞、胃脘痛、胃脹等范疇,是消化系統常見病和難治病之一。現代醫學認為cag屬癌前病變,多伴有異型增生(atp)和腸上皮化生(im)。目前,現代醫學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通過臨床觀察,中醫中藥治療卓有成效,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因病機 cag的常見病因為飲食不節,勞倦所傷;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是決定性因素;七情所傷,氣血不和,經絡瘀阻是常見病機。外感寒邪,中陽不振,運化失常導致胃氣不降,濕阻於內;久病則熱,熱邪傷陰,耗傷陰血;情志不暢,氣機失調,氣滯血瘀,胃絡瘀阻;氣血兩虧,胃失濡養。另外,腎氣的蒸騰氣化作用是脾胃運化的根本,腎陽不足亦可導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所以腎陽虛亦是本病的發病因素。總之,正氣虛是本病的關鍵,氣滯、濕熱、陰虛、邪毒、血瘀是本病基礎。cag的發生部位在胃,與脾、肝、腎關系密切。

1.2 辨證分型 現行中醫藥高等學校所用的六版教材《中醫內科學》cag歸為胃痞范疇,並提出了5種分型。屬實痞的有邪熱內陷、飲食停滯、濕熱內阻、肝郁氣滯;屬虛痞的有脾胃虛弱。有的學者根據胃鏡表現把cag分為3種臨床證候類型:(1)脾胃濕熱型。胃鏡征象:粘膜變薄、蒼白,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見,胃壁蠕動減弱;(2)脾胃濕熱型。胃鏡征象:粘膜紅白相間,以紅為主,局部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分泌物有臭味;(3)胃陰不足型。胃鏡征象:粘膜光滑,變薄變脆,顏色以紅為主,分泌物少。結合胃鏡所見,胃粘膜充血與cag活動期有密切關系,胃粘膜糜爛點狀出血,以濕熱為重;胃粘膜肥厚水腫以濕因痰凝多見;胃粘膜蒼白可見血管紋理,以陰虛表現為主;胃粘膜增生並伴腸化生,大都為血瘀痰凝所至。一般cag以肝郁氣滯及脾胃虛寒多見,cag中期以濕熱內蘊及胃陰不足者多見,末期則見氣陰兩傷及津枯血瘀。綜合臨床表現及胃鏡所見,筆者把cag分為七型,即脾胃氣虛型、脾胃陽虛型、胃陰不足型、脾胃濕熱型、痰阻中阻型、肝胃不和型及胃絡瘀阻型。

1.3 治療原則 因cag始終存在著本虛標實的病理基礎,故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貫穿始終,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理氣活血為主。

1.4 臨床治療 (1)脾胃氣虛型,溫中益氣健脾,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味:木香10g,砂仁10g,黨參10g,雲苓10g,白術10g,甘草10g,內金10g;(2)脾腎陽虛型,治宜溫補腎陽,益氣健脾,方選黃芪健中湯和附子理中湯加減: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0g,附子10g,人參10g,白術10g,干姜8g,炙甘草10g;(3)胃陰不足型,治宜益胃養陰,方選益胃湯加減:生地15g,麥冬12g,沙參12g,玉竹10g,香橼10g,石斛10g,花粉10g;(4)脾胃濕熱型,治宜清化濕熱,理氣和胃,方選半夏 瀉心湯加減:半夏10g,黃芩10g,黃連10g,干姜8g,黨參10g,柴胡10g,甘草5g,大棗10枚;(5)痰濁中阻型,治宜除濕化痰,理氣和中,方選二陳湯和平胃散加減:蒼術10g,厚樸10g,陳皮10g,半夏10g,黃芩10g,甘草10g;(6)肝胃不和型,治宜舒肝解郁,理氣和胃,方選柴胡舒肝散和枳術丸加減:柴胡10g,枳實10g,白芍10g,香附10g,川芎10g,香橼10g,佛手10g,元胡10g,丹參10g,白術10g,甘草10g;(7)胃絡瘀阻型,治宜化瘀通絡和胃,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0g,枳殼10g,桔梗10g,黃連10g,蒲公英10g,甘草10g。總之,cag的病程一般較長,故在臨床辨證要准確,用藥時間亦較長,根據臨床隨證加減,以期更佳療效。

2 討論

通過臨床觀察,中醫藥治療cag療效可靠,中醫治療cag從補虛入手,補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臨床中醫宏觀辨證與胃粘膜病理及中藥藥理結合取得一定進展,但中醫分型尚缺乏統一的標准,醫者判斷療效的標准也不相同,故而應在中西醫雙重理論指導下處方用藥,以有效的改善微觀病理異常和宏觀病症為目標,制定出統一的辨證分型標准,並進一步加強實驗研究,從分子學角度探討中醫藥對cag的治療作用。

作者單位:102405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中心衛生院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