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日前報道,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潰瘍病患者,胃潰瘍像痢疾一樣是能傳染的疾病,而致病的幽門螺桿菌可能通過髒手、唾液、碗碟、接吻和其他途徑傳染。
據俄羅斯謝切諾夫醫學研究院專家們所掌握的資料,大約70%的俄羅斯人都攜帶幽門螺桿菌。
這種微菌有可能是通過被感染的食物和飲用水進入我們的體內,在胃的黏膜上落戶定居、繁殖先導致胃炎,後發展成胃潰瘍。
孩子也要警惕胃潰瘍:12歲的明明,經常說肚子痛、心窩痛,腹脹嗳氣、嘔吐酸水,有時候鬧得茶飯不思,筋疲力盡。家裡也弄來一些土方子貼肚臍、助消化、驅蟲等,效果都不明顯,這才到鄭州市兒童醫院就診。
經檢查,明明患了胃炎、胃潰瘍。父母一臉疑惑:胃潰瘍不是大人才會得的嗎?
胃潰瘍病通常被認為是成年人的常見病,是指胃、十二指腸黏膜及其深層組織的一種局部缺損,以往認為小兒中少見,其實並非如此。近年來,鄭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臨床資料表明,兒童患胃潰瘍病也很常見,且呈上升趨勢。
據統計顯示,國外兒童期潰瘍病的發病率為12%,男孩為女孩的3倍,我國部分地區兒童胃潰瘍病達7%左右,因此,兒童胃潰瘍病已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疾病,必須加強預防。本病可發生在小兒任何年齡,但隨著年齡增長,其發病率逐漸升高,故以學齡期兒童多見。
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基本病變是損害胃黏膜因素的增強和保護因素的減弱,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同時,其他因素也可影響潰瘍的發生和發展。神經系統對胃液分泌、胃運動有重要調節作用,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植物功能也不穩定,心理壓力、情緒波動、學習負擔過重、考試緊張、兒童間的糾紛都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平滑肌及血管痙攣,誘發潰瘍的發生。
家長在餐前或吃飯時打罵孩子,或孩子有邊看書邊進食的不良習慣,長期過饑過飽、飲食無規律,經常服用某些退熱、消炎、止痛等有致潰瘍副作用的藥都會導致潰瘍。李主任說,從以上這些與發病有關的因素來看,明明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有一些欠妥的地方,例如,上初中後,學習過重產生精神壓力、睡眠時間不足,有時為了趕時間去上課連早餐也不吃等,都是促使胃潰瘍病發生的不利因素。
孩子凡有以下症狀之一,家長需考慮潰瘍,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確診。一、不明原因的腹痛,以驅蟲藥及服用抗菌素藥物無效鴉二、不明原因的貧血或糞便潛血試驗陽性鴉三、原因不明的食欲差、嘔吐、生長發育遲緩伴有潰瘍家族史。由於胃潰瘍病可以經消化道傳染,要注意食品衛生,對有胃潰瘍病家族史的家庭要避免共用餐具。
另外,飲食有節,按時進餐,多嚼慢咽,少食油炸刺激食物,忌暴食暴飲;規律生活,保證睡眠,保持精神舒暢、心情愉快等,是預防胃潰瘍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