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潰瘍病不像成人那麼典型,成人得了潰瘍病常有暖氣、返酸及上腹部疼痛的症狀,而小兒常表現上腹或臍周圍:隱痛,多數無規律。而返酸、暖氣相對比較少見。年齡越小,症狀就越不典型。新生兒、嬰兒時期的潰瘍病主要表現為反復嘔吐、厭食、便血和哭鬧不安等,因其症狀無特異性。往往難以及時診斷和治療,容易發生穿孔和並發腹膜炎。學齡前兒童往往訴說肚子疼痛,但又不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小兒年齡越大,疼痛越頻繁,但局限於上腹部。疼痛一般呈間歇性反復發作,可持續幾分鐘至半小時。疼痛加劇時,小兒會不由自主地哭喊。晚間發作時小兒可從夢中驚醒。這種腹痛常常與飲食有關,即飯前發作,進食後緩解。由此常被誤認為蛔蟲病,往往不引起家長的注意,直至嘔血、便血才到醫院檢查發現小兒得了潰瘍病。
一 保護胃腸粘膜的屏障功能,防治內源性感染
腸道被稱為多器官功能紊亂的始動器,在腸粘膜屏障結構破壞時通過細菌移位和毒素侵入激發全身性炎症反應,導致膿毒血症和MODS。
①避免和糾正持續低灌注:復蘇中可使用VitC、VitE等自由基清除劑,及時糾正隱型代償性休克,使胃腸盡早擺脫缺氧狀態;
②代謝支持:在循環支持和呼吸支持的基礎上保證營養,胃腸外營養不能充分替代腸道營養,盡可能采用經口攝食,提高蛋白質含量及減少糖供給量,使熱:氮≤100:1,靜脈營養液中宜添加谷氨酰胺,熱量維持在 125kJ/(kg.d),其中碳水化合物5g/(kg.d),脂肪小於1g/(kg.d),蛋白質0.15~2.00g/(kg.d);
③免疫治療:全身炎症反應以內毒素為觸發劑,可試用人抗血清、免疫球蛋白等,不濫用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
④微生態制劑:微生態療法采取"堅固"原則,補充大量生理性細菌以保持原籍菌處於優勢菌狀態,限制腸道細菌異常繁殖。可采用金雙歧或麗珠腸樂,每次0.1g/kg,每日2次;
⑤合理應用抗生素;不濫用和不長期使用,不常規應用抗厭氧菌藥物。
二 應激性潰瘍
1)控制原發病是防治的關鍵。
2)減少胃內氫離子濃度而保護胃粘膜,應用氫氧化鋁凝膠(抗酸藥)、雷尼替丁或甲氰咪呱(H2-受體拮抗劑)、奧美拉唑(抑制H+/K+泵)等藥物。
3)大出血時應立即建立靜脈通道和及時輸血,酌情選擇雲南白藥、凝血酶等口服,止血環酸、止血敏、立止血等靜滴,選擇性插管灌注血管加壓素、栓塞或經內鏡止血。保守治療無效、血壓不能維持者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