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常識 >> 消化性潰瘍概論

消化性潰瘍概論

  消化性潰瘍易反復發作,並且能引發大出血、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並發症,嚴重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給人類生命健康帶來負面作用,給社會經濟造成一定負擔,應積極預防。對消化性潰瘍的復發,宜采取如下措施:

  1.消除有害因素

  (1)避免使用致潰瘍藥物:

  應盡量停用非自體類抗炎藥、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利血平等致潰瘍藥物。如果病人同時患有必須使用這類藥物的疾病,應盡量采用腸溶劑型和小劑量間斷用藥法。整個用藥期間應進行充分的抗酸和保護胃粘膜治療。抗酸治療甚至持續到停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後2~3周。

  (2)合理膳食:

  應該三餐按時進食,多食諸如面片、面條、粥、豆漿、乳類、豆類、肉類、菜葉等刺激小而易消化的食物,少用辛辣調味品。

  (3)戒煙酒,減少飲用咖啡、可口可樂等飲料。

  (4)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減少精神應激,解除對消化性潰瘍的憂慮。

  2.維持治療

  為了解決消化性潰瘍的復發問題,對一些病人可采取藥物維持治療。常用藥物為:西咪替丁、雷尼替了。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羅沙替丁、硫糖鋁等,近年也有用奧美拉哇、蘭索拉索作為維持治療。目前常用方案有:

  (1)症狀性自我監護治療:當消化性潰瘍復發出現疼痛症狀時,服用全量抗潰瘍藥物至疼痛消失後即停藥。本療法只適用於沒有合並症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2)間歇療法:在消化性潰瘍復發時進行4—8周正規的抗潰瘍治療或在有使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存在時服藥。

  (3)維持療法:潰瘍愈合後,HZ受體持抗劑的用量減半,進行l~2年的維持治療。有復發再正規抗潰瘍治療,無復發即停藥。

  3.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長期以來,對消化性潰瘍愈合的病人繼續用抑酸藥物維持治療是作為減少消化性潰瘍復發的主要手段。但是自從發現幽門螺桿菌以來,人01已經普遍認識到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顯著降低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甚至可以使潰瘍治愈。
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方案有很多,如單藥療法。二聯療法、三聯療法、四聯療法、味哺峻酮療法等等,目前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案是含抗分泌藥物(即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劑)的低劑量短程三聯療法。

  而對於消化性潰瘍的並發症也應積極預防。

  1.對活動期消化性潰瘍病人,應積極進行內科藥物治療,給予制酸藥、抗膽鹼能藥物、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胃粘膜保護藥等。同時要注意調理飲食、勞逸適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保暖、預防感染。禁用或慎用對胃、十二指腸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利血平、磺胺類藥、抗凝劑等。積極治療伴隨疾病,止嘔止咳。防止腹內壓驟然升高。避免腹部撞擊。

  2.對於良性胃潰瘍,進行內科治療後可服用保護胃粘膜上皮、阻斷和降低胃內亞硝基胺復合物等致癌物的維生素C、A和元素硒等制劑,或許對預防胃潰瘍癌變有一些幫助。胃潰瘍開始治療後應定期做胃鏡及活檢復查,直到潰瘍愈合。愈合後應每年胃鏡隨訪1次,至少5年。胃潰瘍6個月未愈者應手術切除,以防癌變。

  輕度異型增生可恢復正常。不需特殊處理;中度者需隨訪;重度者應密切注意,近期內復查胃鏡和活檢,如潰瘍邊緣有2次以上的重度異型增生,經2~4個月的動態觀察無好轉趨勢或不能除外癌變者,應考慮手術切除,術中應做冰凍切片尋找有無癌細胞。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