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癌 >> 胃癌治療 >> 手術+中醫治療 清除胃癌最佳選擇

手術+中醫治療 清除胃癌最佳選擇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多發於40-60歲,男性比女性約多3倍。其發病率因地區差異而有高低,我國的胃癌發病率較低。病機分析概括來說,病變重心在胃,但與肝脾有著密切關系。其發病因素與飲食、情緒、病毒感染或家族基因等有關,引起機體肝胃不和,氣郁血逆,脾運失常,濕痰凝聚,瘀熱內蓄成毒,結於胃腑而成癌腫。從其整個發生、發展方面來探討,總存在著“因虛(免疫功能偏低)致實(癌腫),因實更虛”的惡性斗爭過程。

  胃癌手術與放、化療的優缺點

  目前,西醫治療胃癌仍以手術、放療、化療為首選。但由於放療對胃癌的敏感性低、療效差,加之胃部周圍重要髒器多,放射治療常傷及機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故一般較少采用(個別情況下,常使用放療與手術配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多是先行手術切除。手術的最大優點是快捷了當地將腫瘤切除,解決了機體當前的致命傷。手術切除對局部治療效果極佳,不過,對全身治療與機體防御反應的提高毫無作用。

  化療的優點是進行了全身的治療,而且對癌細胞的殺傷力很強,不管對原發的、殘留的、擴散的或轉移的,均有獨到與回生(有些腫瘤病人如果不化療,往往於短期內死亡)之功。其缺點是毒副作用大,使全身遭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害。

  對早期胃癌,應以手術為主,且效果良好,不過,由於胃癌初期常無顯著症狀,缺乏臨床特征,多數患者到檢查發現時已是較晚期,超出了根治切除范圍,而化療往往使患者忍受不了它的副作用,甚至使患者的生存質量日趨惡化,因此,手術切除後配合中醫藥治療這一課題,頗值得深入探討。

  胃癌手術後配合中醫藥治療

  中醫藥治療的可取處是進行整體調治,著重於扶正培本。中藥也優於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如促進白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數量的增加,加強吞噬功能,促進淋巴母細胞的轉化,增加抗體的生成等,這就調動了機體的抗癌因素。此外,還有一定的促進造血系統和保護骨髓的功用。扶正的中草藥包括黃芪、女貞子、人參等。所以中藥用於胃癌手術切除後,不但能促進患者機體康復,改善腫瘤病人生活質量,還能繼續發揮抗癌作用,對降低病死率和提高存活率,都有幫助。由於胃癌的發生發展,本是個因虛致實、因實更虛的惡性斗爭過程,因此,在癌腫尚未切除時,其治療當著重於實證,即以攻擊癌腫為主;若癌腫已經切除,雖不等於禍根已全拔,但機體的致命傷已去,它的惡性斗爭過程也隨之改變,所以與未經手術切除者的治法也有大別。後者當以增強機體免疫代償能力的扶正藥為主。但胃的和降和脾的運化功能也應予以加強和調理。因此,常用生黃芪、絞股藍、猴菇、女貞子、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木香、半夏、麥芽、雞肉金等,這類藥不但能促進術後組織創傷的康復,又可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重振正氣,也能促進干擾素的產生。尤其是重振正氣方面,於癌腫後期或康復期的治療,不可忽視。必要時亦可加入麥冬、北沙參、石斛,特別是患者兼呈現陰液不足時不可少,溫潤合用,並行不悖。如到了癌症II期才手術者,須防殘留癌卷土重來和癌細胞的遠處轉移,則抑癌抗癌的中草藥,也當隨證加入,如整體表現有熱者,可加蛇舌草、半枝蓮、石上柏、石見穿等;表現有痰結者,可加入瓜萎、浙貝、牡蛎、昆布、海藻等;表現有瘀者,可加入丹參、赤芍、桃仁、腫節風等;表現有肝郁者,可加入白蒺藜、川棟子、八月札等。對胃癌抑制作用較佳的白英、金剛刺、龍葵等都可酌情加入,以加強抗癌功效。

  個別患者於手術後幽門功能喪失,可能引起反流性胃炎或傾倒綜合征。前者的臨床表現為嘔吐,吐出物為黃色或黃綠色,用溫膽湯加味可獲改善;後者的臨床表現為進食後感上腹脹滿、惡心反胃、嗳氣,繼而腹瀉,並伴面白汗出、心悸、眩暈,用香砂六君湯加味可獲改善。此外,還須調節飲食,少食多餐,細嚼慢吞。

  [結語]

  總之,手術是治療胃癌的首選療法,它是唯一可清除癌灶、解除癌性梗阻的手段。手術後結合中醫藥扶正培本是提高胃癌患者長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關鍵。

  (實習編輯:陳占利)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