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關於胃病 >> 胃潰瘍的並發症

胃潰瘍的並發症

  1、出血:潰瘍基底部穿破血管為出血的主要原因。血管受損破裂出血,表現為吐血、大便帶黑便,部分患者出血前疼痛加重,出血後腹部疼痛減輕。出血量取決於潰瘍部位、損傷血管程度、凝血情況,出血量少而速度慢,大便出現隱血,出血量大則出現黑便和嘔血。

  2、穿孔:是潰瘍病常見的並發症,原因是潰瘍過深,吃飯過飽,粗糙食物摩擦,劇烈咳嗽等。

  3、幽門梗阻:十二指腸潰瘍、幽門前及幽門管潰瘍容易發生梗阻。梗阻主要表現為胃潴留,上腹飽脹,尤以飯後明顯。嚴重者出現嘔吐,吐出隔餐和宿食等內容物,患者因大量嘔吐可導致脫水及氫、鉀電解質丟失和代謝性鹼中毒。

  4、癌變:十二指腸潰瘍癌變者罕見,而胃潰瘍病灶邊緣黏膜細胞易發生癌變,所以對胃潰瘍應提高警惕,特別年齡在45歲以上者,近期內節律性疼痛改變,不明原因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大便持續隱血,或潰瘍病經有效內科治療未能緩解,並且日益加重,有癌變可能。

  同是潰瘍病特點各不同 人們常把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統稱潰瘍病,似乎兩者沒什麼區別。其實,它們之間有很多不同之處,知道其各自的特點,對兩病的診斷、防治都有重要意義。

  好發年齡 十二指腸潰瘍青年人易患,胃潰瘍中老年人易患。

  發病比例 兩者的發病比例為4~5:1。因十二指腸潰瘍遠比胃潰瘍發病率高,且多發生在青年,故其危害性更大,更應重視預防。

  癌變 一般認為,十二指腸潰瘍不會癌變(文獻報告,每10萬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僅1例癌變),而胃潰瘍則可能癌變(癌變率為6%~18%)。故久治不愈的頑固性胃潰瘍,應警惕癌變的發生,要定期做胃鏡監視其動態變化。

  發病原因 目前認為,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共同發病原因是:胃酸過高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胃潰瘍尚可單獨因服用某些對胃黏膜屏障有直接損害的藥物,如水楊酸鹽、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和皮質類固醇等引起。病人患膽汁返流症時,十二指腸內容物中的膽汁、溶血卵磷脂及其他有害物質返流入胃,如原有慢性胃炎,胃黏膜極易受損從而形成潰瘍。

  腹痛特點及疼痛部位 胃潰瘍疼痛區域較廣泛,不易明確具體部位;十二指腸潰瘍疼痛較局限,患者常能指出某一點最痛。

  節律性 胃潰瘍多在餐後0.5~2小時疼痛,下一餐前消失,呈現進食-舒適-疼痛-舒適的節律形式;十二指腸潰瘍通常疼痛發生在胃排空(空腹)時,下次進餐後緩解,呈現進食-舒適-疼痛的節律形式。

  與進食關系 胃潰瘍疼痛出現在進食後不久;相反,十二指腸潰瘍進食後疼痛則可緩解。

  疼痛程度 胃潰瘍多為燒灼痛或鈍痛,一般較輕;十二指腸潰瘍則可有劇痛或絞痛。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