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壓力不斷襲來,飲食的不健康等等的原因讓我們患上腸胃疾病,為何腸胃疾病對城市人如此苦苦相逼?以下就為你介紹“情緒胃腸病”青睐城市人的真正原因。
“情緒胃腸病”青睐城市人
心理、社會因素對功能性胃腸病的影響,分為急性應激和慢性應激兩種。若急性應激處理不當,也有可能留下記憶,逐漸發展成為慢性應激。
因不良情緒導致的功能性胃腸病在我國城市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最常見於白領、學生等從事高強度腦力勞動的中青年人。“情緒胃腸病”雖然不會致命,但會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過去,由於醫患雙方對此類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導致的軀體疾病)均缺乏認識,多數患者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胃腸不適症狀得不到有效緩解,進而加重情緒障礙,造成惡性循環。
情緒不好,胃腸道受“牽連”
回想一下,當你精神愉快時,是否總是胃口大開?而當你心情憂郁時,是否會覺得吃什麼東西都沒有滋味?
人體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人的消化功能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出現“情緒化”的反應。
眾多能夠影響自主神經功能的異常刺激,如心理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情緒緊張、焦慮、抑郁等,都可能導 致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下降、上腹不適、飽脹、嗳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症狀,從而導致功能性胃腸病。這類患者的共同特征是,雖然有胃腸不 適症狀,但未發現器質性疾病的證據。
心病還需心藥治
現代人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精神負擔重,許多人處在身體、情緒的雙重亞健康狀態下,長此以往,就容易引發胃腸道功能障礙。
近年來,醫學界推崇的“生物-心理-社會”的醫療模式為功能性胃腸病提供了具有整體觀念的治療模式。醫生在診治功能性胃腸病患者時,除了要了解其消化道軀體症狀外,還要了解其有無引發胃腸不適的心理、社會因素,以便能給予恰當的處理。
作為患者,應做到以下三點,以促進身體康復: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正確看到生活、工作中的各種挫折和困難。存在嚴重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
第二,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過度勞累,不吸煙嗜酒,合理調整飲食,少吃太甜、太酸、太辣的食物。
第三,若胃腸不適症狀較嚴重,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 服用促胃腸動力藥物、制酸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