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說的胃下垂,指的是胃在站立時明顯下移,甚至從上腹移至下腹。而健康人的胃相對固定在上腹腔,當人站立時,胃的最低點不能超過臍下二橫指。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胃下垂,等到症狀非常明顯時才會就醫。想要胃健康,就要及時治療胃下垂才行。那麼如何治療胃下垂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供大家參考。
一、中醫推拿
1、患者仰臥位,用掌摩法在腹部以逆時針方向操作治療,時間約10分鐘。再用指揉法按揉腹部的鸠尾穴(腹部正中劍突下)、中脘穴(肚臍上4寸),天樞穴(臍旁2寸)、氣海穴(臍下1.5寸,約2橫指),每穴按揉1分鐘。
2、兩手重疊,自下腹向上托推,同時配合掌振法邊托邊振動,往返數次。
3、按揉雙側足三裡(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1寸)、三陰交(內踝上3寸,胫骨後緣)、血海穴(髌骨內上緣2寸)各1分鐘。
二、按摩百會穴
每天用手指頭在百會穴上旋轉按摩30~50下,可幫助提升中氣,固護陽氣,將胃慢慢地托起來,繼續為人的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
按摩時,可以試著閉上眼睛,慢慢感覺,隨著按摩時間的加長,會感到頭頂處微微發脹。待按摩結束之後,睜開眼睛,會感到眼睛都明亮了很多。這是因為肝開竅於目,按摩百會有助於幫助肝經的氣血上行滋養眼睛。
三、少食多餐
由於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進餐的類別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經濟條件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幾塊餅干作為正餐的補充。
四、細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如果狼吞虎咽,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還會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五、內科治療
胃下垂的治療主要有手術和內科治療兩種。胃固定術的效果不佳,如折疊縫合以縮短胃的小網膜,或將肝圓韌帶穿過胃肌層而懸吊固定在前腹壁上,現多已廢棄不用。
目前,主要采用內科對症治療。少食多餐,食後平臥片刻,保證每日攝入足夠的熱量和營養品。加強腹部肌肉的鍛煉,以增強腹肌張力。症狀明顯者,可放置胃托。
六、治療胃下垂的食療方
1、鲫魚黃芪湯
取鲫魚1尾,洗淨去雜,與黃芪40克、炒枳殼15克加水共煨湯。日服2次,食肉飲湯。可補中益氣。用治胃下垂、脫肛等。
2、羊骨粥
取羊脊骨1具,搗碎,與清水2500毫升文火煎煮約60分鐘,去骨,入粳米200克,共煨粥,可酌加蔥白煮熟取食。每晨空腹服。適用於體虛、胃下垂、食欲不振。
3、兔肉炖山藥
取兔肉100克,洗淨,切塊,入碗內,酌加食鹽、黃酒、姜末,再加入山藥粉30克,入屜後隔水炖熟即成。適用於胃下垂內熱盛者。
4、芪豆羊肝湯
取黃芪15克,以布包好,與黑豆50克、洗淨的羊肝1具,共炖至羊肝爛熟,去黃芪,羊肝切片後再入湯中,酌加食鹽略煮即可。日內2次分服,連服5~7日。可溫中散寒、益氣升提。用治脾胃虛寒、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