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立癌症研究所雜志》17日報道,幽門螺旋桿菌大大提高了胃下部發生腫瘤的風險的同時,有可能降低了食管和胃移行部位附近發生腫瘤的風險。此研究解釋了上世紀西方國家此類腫瘤的發生率和分布不斷變化的原因。
眾所周知,幽門螺旋菌感染可引起潰瘍,與某些類型的胃癌也有關。然而,與感染有關的胃癌的發生部位存在差異。兩種類型的胃癌常發生在贲門,或與食道相接的胃上部、非贲門區以及胃下部。
Farin Kamanga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有較高的患非贲門區腫瘤的風險,較低的患贲門腫瘤的風險。
研究者說,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是引起上世紀西部國家贲門區腫瘤發生率增高而非贲門區腫瘤發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結果提示應該慎重進行大范圍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在制定胃癌預防計劃時,要考慮到幽門螺旋桿菌對食管腺癌或贲門腺癌的保護性作用。